趣,非其他地区可比。此记重点在阐述当年北京豢鸽的方方面面。
2、原鸽第一包括鸽之性能;对鸽身各部位形态之要求。鸽之种类,大体分为黑、紫、灰、蓝、白五类,每类又有许多花色,共约50种。如何鉴别雌雄、善飞与否及健康情况等。
3、豢养第二包括食料、饮水、鸽舍之栅、窝等,天敌之防范、疾病之治疗。
4、孵雏第三如何选择雌雄配合,孵出花色、形态俱佳之雏;及孵化、喷食、成长期间应注意事项。
5、训练第四讲训练飞盘,如何与邻家鸽群对阵即所谓“撞盘”,如何虏人之鸽而不为人虏。
此后又分四节。
甲、系鸽之铃鸽铃即鸽哨。
乙、范鸽之笼即多用竹制成的长方形笼具,通称曰“挎”。
丙、弹鸽之弓他家之鸽,落在屋上,往往不肯下地就擒。当它发现误落他家时,会立即飞去,必要时用弩弓发泥制弹丸击之,大都伤而不死。与邻家因养鸽而积怨成仇者多备此器。
丁、捕鸽之网网圆形,用于捕外来之鸽。
粗略统计,全书近十万字,所记多为民国初年北京养鸽情况。
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北京的风俗民情、游艺玩好变化不大。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始有显著的变革。非厂先生能为北京变革前的鸽事留一较详的纪录,自然十分可贵。尤为重要的是其经验知识皆从亲身体会得来,虽时过境迁,仍有可供学习、参考的价值。
于氏之作,早已绝版。前因鸽友,求之不得,我曾向某出版社推荐重印此书。奈于氏后人,对版权支付,索值过高,超出出版社支付再版旧籍最高标准。事竟不谐,十分遗憾。
网络编辑:刘春燕
延续中华鸽文化抢救传统观赏鸽
二五 于非厂先生画鸽
王世襄
前者(见七)我从古代书画著录书中查到不少名家画观赏鸽,可惜原迹早已无存。但我相信五代黄筌父子画的鸽子一定非常写实。因为故宫博物院藏有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其中虽无观赏鸽,但麻雀、鹡鸰诸鸟无不栩栩如生。宋元以后,除了明宣宗和吕纪,写生的画法越来越少了。
清代画家画鸽子的不多,愧我见闻有限,一时举不出实例。至于近代,任伯年曾画鸽子,随意点染,已看不出是什么品种。刘奎龄画得比较工细,但见到的立轴也有以意为之的地方。齐白石常画鸽子,完全写意,和所画的草虫不同。旅美画家张书 以画鸽名,画法接近白描,无法辨认其花色。算来画观赏鸽,一看便知画的是何品种,只有于非厂先生了。正因为他养过鸽子,对某一品种的花色长相,了如指掌,才能绘色图形。
限于晚报的篇幅,对彩图的印制不能要求太高,只好附一幅于先生画的五鸽图作为插图了。
此图以蓝天为背景,五只鸽子均在空中飞翔,这是他常画的题材。最上一只是“兰环”,下面邻左一只是“紫乌头”,左侧一只是“短嘴灰”,最下两只左为“黑玉环”,右为“毛脚白”,嘴比较尖而长,脑后有逆毛,可能会翻筋斗,但画的还是正常飞翔的姿势。五只都是白眼皮,花色准确无误。
我曾见非厂先生画鸽多幅,都能认出其品种,脑相眼皮也尽量画得符合要求。不过我认为他有一个习惯,几乎把每一只鸽子都画成凤头,而且凤头圆而大,像一个绒球。这不仅不符合生禽的长相,且有损峭然高耸,所谓“立凤”的形象。鸽子不一定都有凤头,平头也有平头的倩美之处。有的平头,尤其是雌鸽,真是长得十分“喜欣”。(北京常用语,但后一字是否为“欣”,我说不准,请高明指教。)倘一律都画成毛茸茸的圆凤头,反觉得重复而缺少对比了。
非厂先生知鸽、爱鸽又善画,一生不知画了多少幅鸽子,遗憾的是他没有画一部鸽谱。(《豢鸽记》中只有极简略的示意图。)如果他画鸽谱,把当时能见到的50种如实地画出来,不会像《清宫鸽谱》那样把不合格或未定型不该入谱的也画进去,岂不是传世不朽之作。
于先生可能没想到在他谢世之后仅仅数十年,中国已经是“洋楼”(当时对外来信鸽的称呼)的天下。现在许多年轻人只知有信鸽和美国培育的白色食用鸽(美其名曰“和平鸽”)。而谈到与文化历史密不可分的传统观赏鸽,则“对不起,不知道”!如果于先生画了鸽谱,把“花色缤纷姿绰约”的观赏鸽留给人们看看,使它不至于被人遗忘、淡漠,以至奄奄一息,有濒临绝灭的危险,岂不是功德无量!鸽谱还可以译成英文给外国人看看,让他们知道中国观赏鸽不知道比外国的美多少倍!
延续中华鸽文化抢救传统观赏鸽
二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