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鸽者来说,看鸽并引起遐想都是一种享受。
延续中华鸽文化抢救传统观赏鸽
十六 张万钟坚决抗清以身殉国
据康熙三十五年修、道光十六年重修的山东《邹平县志》,张万钟的祖父张一元,隆庆五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叔祖父张一亨是著名的乡绅,善于理财,富甲一方。张万钟的父亲张延登,字济美,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左右都御史。所以他生在一个既贵且富的家庭。因而在他少年时代有条件养鸽,并具备广事搜求佳种的可能。
在一般情况下,佳公子在少年时期,养尊处优,很可能成为一个纨绔子弟,玩物丧志,业荒于嬉。张万钟如果是这样,尽管有著作传世,也不值得称赞。但计算起来,他的养鸽经历可能没有太久,只有十来年,即万历末到崇祯初。时局的巨变,国难的临头,迫使他毅然决然放弃优裕的生活,显示出干练的才能,志士的本色,保明抗清到底,以身殉国。后人不禁对这位保家爱国的英雄肃然起敬。
《邹平县志》称万钟英敏有干济才,能任事。1642年12月邹平城被包围,“甲骑兵三千,步兵五六百人,拥云梯而至。梯附城,肉搏便登,捷如风雨。人预缚长杉歧其首,叉梯并力推之,使翻跌濠中。攻者怒,戴 穴城、或张牛革幕帐、人伏其中,拥近城,便施椎凿,矢石不能制。城人卷柴席,杂硝硫燃火推下烧之。血战方亟,守备张君睹南门有坐交床执旗指挥者,曰:余识其人亦裨帅,可惊而走也。亟发炮碎其交床,其人愕,遽上马驰去,攻者亦去。是役也,城守全局,实万钟操持之。”县志未说明攻城是什么军队,实际是入侵山东的清军。因修县志已在康熙年间,怕招罪祸,不敢明言。
县志《选举表》还讲到明亡国后,其兄万程之夫人逃往南京,万钟举家随往。福王建立南明政权,授万钟镇江推官,继续抗清。盛夏他穿着皮革军衣作战,不幸中暑死亡。(见宋琬《张扣之诔》)
张万钟确实是一位誓死抗敌的英雄,而且留下一部纪实文采兼备、前无古人写过的专著,实在是一位使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名人。(此稿参考赵传集、顾澄海两先生关于张万钟生平的文章写成。)
延续中华鸽文化 抢救传统观赏鸽
十七 蒲松龄与张万钟
王世襄
上面已刊出的十几篇中,有观赏鸽载入史册,写入诗词辞赋,画成卷轴,琢成玉器等的例子。《聊斋志异》中的《鸽异》则是写入小说的例证。
《志异》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川人,生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四年后,张万钟在南京地区奋力抗清,中暑死于战场。淄川与张万钟家乡邹平毗邻,故蒲对张出身于既富且贵家庭,爱鸽养鸽,撰写《鸽经》及最后以身殉国等均有所闻。《聊斋》中《鸽经》一篇正是用万钟作为模型来塑造故事的主人。节录如下:
故事开端列举许多观赏鸽名称,邹平张公子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接着讲到如何精心喂养及药物治疗等皆取材于《鸽经》。一夜忽有白衣少年来访,自称也有鸽子,不知公子愿看看否?公子喜甚,随同前往。月色暗淡,旷野萧条,不远便到了少年寓所。竟是个道院,只有两间房。少年立院中,口作鸽鸣,忽有两白鸽飞出,边鸣边翻筋斗。少年挥手即飞去。口再作声,又有两鸽飞出,一大一小,差别悬殊。集阶上,学鹤舞。以下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不敢不如实录引:
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
上文也出自《鸽经》翻跳一类鸽子,但运用艺术夸张,使情景更加生动而神秘。
公子自愧所养之鸽远远不如,故请求少年割爱。少年坚决不同意,只把刚才飞过的两只白鸽呼唤出来,持以相赠。公子大喜,但还是苦苦请求,希望能得到一大一小两只会起舞的鸽子。正在此时,公子家人举着火把前来寻找主人。霎时间少年变作白鸽冲天飞去,道院房屋也都不见,只剩下一座古墓和两棵柏树而已。
公子对那两只白鸽特别珍爱,还培育出三对。亲朋好友,谁要也舍不得给。
这时有一位长辈,身居高官,偶尔问起公子养鸽多少。公子心想大概是他要我送他几对,既然是长辈,官位显赫,自然不能不送上好的。于是就选了一对培育出来的白鸽,恭恭敬敬地送去。心想这可是一份重礼,日后见到长辈,一定会表示谢意。不料,见面后竟无一语道及。公子实在忍不住了,问了一句:“送您的鸽子好吗?”不料那长辈竟说:“和一般鸽子的味道也差不了多少。”公子才知道竟被当食用鸽给吃掉了,心中大为懊丧。该夜公子梦见白衣少年前来责问,声色俱厉地说:“我本因为你爱鸽才把儿孙送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