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珍贵的材料制盆供鸽子洗澡,这当然增加了观赏鸽的身价。鸽子所处的环境,不管画名标明与否,绝大多数都有名卉奇葩做陪衬。如牡丹、海棠、茶花、芍药、木笔(即辛夷)、踯躅(花名,近似杜鹃花)等。还有湖石,即玲珑多窍的太湖石,观赏鸽悠游其间,自然相映成趣。这些画名把我们从绘画文化带向园林文化。总而言之,我为鸽画列表,只有一个目的,传统观赏鸽和绘画艺术、园林艺术有密切的关系。绘画、花木、园林都是我国的珍贵文化,因此观赏鸽也是中国的文化。最后再引元朱德润的《牡丹鹁鸽图》七绝一首,更有力地证明鸽文化和诗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
深苑朱栏覆锦裀,百花开尽牡丹春。 粉毛双鸽多驯狎,对浴金盆不避人。
延续中华鸽文化 抢救传统观赏鸽
八 观浴
王世襄
请不要误会,此文讲的不是唐明皇在华清池的风流韵事,而是讲看鸽子洗澡。
我当年养鸽时就知道五代宋初名画家黄筌父子有金盆浴鸽图多幅。不难想像画的是各色观赏鸽在灿烂夺目的金盆中洗澡,周围又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做陪衬,该多么富丽堂皇,豪华夺目。在我家的破烂院子里,没有可引人注目的东西。又因鸽子常洗澡,司空见惯,也就不专心去看它了。不过,我想如静心下来,仔细观看,还会有所会心。因为观赏鸽毕竟是美丽活泼的家禽,不需要任何陪衬,仍可以发现它真正的美,自然的美。于是我坐下来,静心观察,并写此短文。
浴盆径二尺有余,高约一尺,用木块拼成,取其边厚,便鸽站立。外加铁箍,浸以桐油,不用时也贮水,以防渗漏。日将午,置盆院中砖面地上,倾入清水,深约半尺,打开鸽栅子,全部放出,不一会儿,鸽子便聚到盆边。
有两三只先跳上盆沿,似乎只想清漪照影,并无入浴之意。它先探身用嘴勾水,勾了几下才勾着,摇头又把水甩掉。这时盆边上的鸽子已多起来,有的偏往挤的地方跳,跳不上去,才换个地方,不由得感到颇像街上看热闹往圈里挤的人。
有一只好像很勇敢先跳下水,愣了一下,才伏身以胸触水,一触即起,几次后才伸展两翅,拍打水面。随后有两三只开始仿效。这时盆沿上因太挤而打起架来,互以喙啄。有的被挤下水,这倒好了,落得下来,不再打架,也开始洗澡。霎时间盆中已满,早下去的不顾周围索性散开尾翎,摇颈簸身,恣意扑腾起来,水花四溅,如雨跳珠,直到羽毛尽湿,沾并成缕,才跳到盆外。后下水的也都洗个痛快才舍得出盆。这时水面浮起一层白霜,盆外地面也都已溅湿了。
跳出盆外的鸽子总是先抖搂几下,把羽毛上的水抖掉。好多只都跑到砖地外的土地上晒太阳。我喜爱的一只母点子,看中了花池子土埂外长着浅草的斜坡,用爪子挠了几下,侧身而卧,偎了一偎,感到已经靠稳,拉开一翅,在和煦的阳光中,回头半咬半嗑地把背上的小毛蓬松开,并一根一根地梳理着翅翎和尾翎。接着又转身卧下,拉开另一翅膀,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时有一只不识相的花脖子跑来,边打咕嘟边围着她转。她不予理睬,花脖子反来劲了,鼓起颈毛,兜着尾巴往前一跃,几乎踩上了她。守在一旁的大公点子,看到这不怀好意的动作,愤怒万分,急忙赶上来,连啄带鵮(qiān)把花脖子撵跑了。
每一只鸽子晾干羽毛后,都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有的沿着墙根儿啄食剥落的石灰,它是在补钙;有的回到窝中呜呜叫,呼唤伴侣归巢。有的双双飞到房上,公的回旋欢叫,炫耀它雄壮轩昂的姿态,母的则频频点头,报以温柔,两吻相衔,双颈缩而又伸。交尾后,公的飞起,翅拍有声,即北京所谓的“叫膀儿”,也算是“夫唱妇随”吧。
坐在小椅子上已有一个多小时了,我的感受是“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切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运行,故显得和谐、安详而自然。不仅是鸽子,不只是一竹一木,一草一花,也包括我自己。
延续中华鸽文化 抢救传统观赏鸽
九 谁家风鸽斗鸣铃
王世襄
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集》中有绝句四首,题目是“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成四绝”。四首的第一首是:
巷南敲板报残更, 街北弹丝行诵经。
已被两人惊梦断, 谁家风鸽斗鸣铃。
大概当年江南的风俗,晚间有人打更,快天亮时有僧人做功德,除念经外还有弹弦乐器作伴奏。他被这两人吵醒后,已经天亮了,接着就听见鸽哨的声音了。全首我只注意一个“斗”字,既然“斗”就有比赛的意思,有多群带哨的鸽子在飞,而不是一群,这说明当时养观赏鸽并带哨放飞的人家相当多。
我还有一个旁证,有关南宋临安的几种著述如《西湖老人繁胜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