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翔橇橇板理論
能量與饑餓感是賽鴿歸巢的主要動力,這個動力兼俱賽鴿體能與心理因素,只有兩者配合得宜,海翔選手鴿才有機會在有格時間內歸返,活命返舍替您贏得勝利。賽鴿沒有饑餓感, 對于想快速歸巢的慾望會降低; 相對的, 光有饑餓感, 如果體內沒有足夠的能源, 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尤其在距離拉長後更是明顯。
在200~250公里內的距離短賽程中, 饑餓感的比重勝于賽鴿體內的能量, 但是隨著距離的拉長, 尤其超過250公里的賽事,光靠饑餓感的催促賽鴿歸巢的動力是不足的, 這時體內預先儲存的能源就顯得重要許多。能量與饑餓感這兩個動力就好比是橇橇板兩邊的重量一般, 在海翔的競賽中其比重呈現動態性的調整移動,如果您能在這樣的調控中掌握得當, 相信您的成績會穩定且善戰于短中長距離的賽程。
科學的波浪性飼養法
波浪性飼養法是飼料控制的一種方法,也是運用在科學界有名的「制約行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飼料來控制賽鴿的歸巢性,也是能量限制的模式,這種飼養法一定要從幼鴿期就漸進式的運用,讓賽鴿的腦部清楚記憶這種感受,這樣的作用會正向加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賽鴿歸巢的意願。如果沒有在幼鴿期就嚐試賽鴿如波浪性的高低峰,等到資格賽或是正關才利用,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賽鴿是智商頗高的動物,這種制約反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也就是讓賽鴿從小就建立饑餓感快速回巢的反射動作。許多動物實驗也都採用這種制約行為模式,來加強其行為的操控性。
飼料控制高低峰
波浪有波峰與波谷,只有高低起伏的波浪才有動能,才能激盪出水花,波浪性飼養法就是運用這樣的道理來控制賽鴿的歸巢性。賽鴿在這種波浪性飼養法下,如果長期都處于過于饑餓,反而會影響發育,尤其是幼比的賽制更是明顯影響成長,所以要運用「間斷性的飼料控制」,這樣比較理想也比較符合生理需求。簡單來說,您可以開始以四天一循環,連續三天的飼料減量或減質,在第四天在加強補充到賽鴿正常的食量與質量。這樣的時間循環可以視賽鴿的階段性漸次的延長,在資格賽前可以延長到以一週七天來循環,也就是連續六天能量的控制,在賽鴿處于波谷時,在第七天增加飼量的質與量,讓其滿足口腹之慾。當然這樣的波浪性起伏的高低與周期並沒有一定絕對的公式, 您可以想像一下波浪有分為小浪、中浪、還有大浪,另外波浪的振幅與周期長度也有變動,可以端視您操作的手法與鴿性還有賽制來調整。這種如波浪性起伏的飼養法會讓賽鴿的歸巢意願增強許多,會讓賽鴿腦部深刻記憶這種反射動作,往後一放出鴿籠心想就是快點安全回家吃飼料,減少繞路或追逐鴿群而喪失分速,對于資格賽與正關的比賽歸返率普遍會比鴿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