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事干了!鸽子窝是用个木包装箱钉的。箱子的四壁加固一下,再钉个小门。初步打算是把鸽子窝固定在志东家的鸡窝上。他们家的鸡都圈在一个小小的靠墙的栅栏里。鸡窝是用破砖头和泥砌的,顶用粗木条搭上,再铺上油毡,钉上细木条,压上砖头。鸡窝很结实,上边放个鸽子窝肯定没问题。不过这样也太亏待鸽子了!下雨怎么办?难道就让鸽子窝在雨中淋着?鸽子上哪儿躲着去?大夏天的,它们在哪儿躲荫凉?更重要的的是,别的院的孩子可能会把鸽子偷走!那可太危险啦!尽管这只是两只破野楼,但在孩子们心目中,它们是兴趣所在!鸽子必须得有自己的“屋子”--真正的鸽子笼。
和平、志东和志杰筹划了一整天,最后的“蓝图”是“边施工,边设计”。首先要有个“房子”框架。附近正好有个小小的建筑工地,和平、志东他们偷偷地拖来好几条房檩子和杉篙,用其做鸽子笼的柱子。四壁的材料是从不远的一家小铁工厂捡来的。工厂的后院堆放着许多废铁片子。这些都是下脚料,乱七八糟堆在地上,锈成一团,已不知多少年,要捡能用的,把它们一条条抽出来真费劲!可这能难倒有“愚公移山”精神的小兄弟们吗?他们每天都去奋斗,每个人的手都扎破了也在所不辞。拿回的铁片子就一层层钉在鸽子笼四周的立柱上,密密麻麻。当然还要做个结实的门,这少不得又要到处找木料。
鸽子笼的顶是“工程”最关键的部份,难度也最大,需要不少油毡、细木条、铁丝等。这些都无法“就地取材”,仍要大量从附近的建筑工地“进口”。那年头虽没人看管工地,大白天的去拿还是不敢。小哥儿几个便天天当“夜猫子”。
大人们有些疑惑孩子们这些日子的行为。志东、志杰的爸爸有几天晚上好奇地来到大兴土木的鸡窝旁转悠,嘴里嘟囔着,“搞什么名堂?搞什么名堂?”
半大小子们的鸽子还秘密地养在橇开的大屋子里。他们只是支支吾吾地解释,最近这一带猫吃鸡的事时有发生,“加固”鸡窝是为了防猫。他们还不想过早地让大人知道鸽子的事。
“我可告诉你们!少给我惹祸!”志东、志杰的父亲板着脸,对两个独立性越来越强的儿子不好太管。他很惊异,这些个小子们搭的鸡窝简直是个小房子!没想到他们还挺能干!为什么平时在家里叫他们洗碗、倒垃圾这么难,可“加固”鸡窝却如此来劲?
小哥儿几个另一件要费心筹措的事儿是鸽子的口粮。他们需要到鸽子市买点儿喂鸽子的玉米,哪能天天从家中拿大米呀?一个鸽子一天要吃小一两粮!哪儿来钱去买?和平在大院里发现了一个废弃不有的泡沫灭火器。那灭火器的盖子是铜的。和平把它砸了下来,等星期天废品站的来收废品时拿去卖,没想到一下得了两块多钱!用这钱他们在鸽子市买了十几斤玉米,而且不用粮票!
他们需要更多的钱!!因为他们还有宏伟的计划!他们要养更多的鸽子,要养信鸽!这是他们每天都谈论的梦!为了弄钱,他们甚至捉土瘪(一种可当中药的虫子)卖给中药店。最大的土瘪可买二分钱一个。大人们兜里的零钱也是弄钱的来源。他们把这些钱都藏在志杰、志东的小屋中,并郑重地记了账。
小哥儿仨许多时间都是在橇了锁的大屋中度过的。钉好的鸽子窝放在空荡荡的大屋子的角落里,两只鸽子每晚在里过夜,早已和和美美。清早它俩出窝门的第一件事先是拉屎。它们尾巴对着外边各拉好几大结,然后便是伸懒腰。先伸直一侧的翅膀和一条腿,使劲地伸,直直的,使劲伸长脖子!要不怎么叫懒腰呢?伸完了一侧再来另一侧。伸够了懒腰,再抖抖毛,撅着翅膀张大嘴,打几个哈欠,然后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到了意会不能言传的时刻,就并排站着用嘴理自己的羽毛,没完没了,接着又伸懒腰。过会儿,公鸽子就兴致勃勃地看着它的伴儿,主动走过来,用嘴往母鸽子嘴上啄。母鸽子先是偏着头躲闪,接着就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嘴。于是它俩的嘴就紧紧咬在一起,脖子扭来扭去。孩子们管这叫“换气”。换足了气,母鸽子就自动卧下,公鸽子一下子跳到母的背上,尾巴使劲往下蹭,同时用嘴叼住母鸽子的头,以便保持身体的平衡。母鸽子也极力配合著,撅起尾巴,直到公鸽子的肛门对住母鸽子的。这就是鸽子的交配,时间十分短暂。两只鸽子的肛门对在一起时,公鸽子煽动着翅膀,随即跳了下来。它俩都同时使劲儿抖动着身子,兴奋异常,然后拼命煽动翅膀!这要是没“捆膀”,它们一定会腾飞直上云天。孩子们管这叫“踩蛋”。顾名思义,只有公鸽子“踩”过了母鸽子,下的蛋才能孵出小鸽子。
两只鸽子在大屋子的地板上走来走去,显得不太痛快,总斜着眼睛朝窗外看,一有机会就跳到窗台上向外张望。这下就暴露了目标!大院的门房赵大爷见了好不为难。按理说,这是半大小子们的胆大妄为,竟敢把没住人的空屋子橇了养鸽子!可赵大爷成份不太好,解放前是小业主,也就是做小买卖的。他敢惹志东、志杰吗?人家是“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