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必须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供给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赛鸽的竞翔返巢是一种本能活动,异地放飞后的赛鸽会拼尽全力返巢。我们从竞翔实验和有关竞翔返巢赛鸽的表现了解到,它们为了逃避陌生环境刺激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力竭身死返回故里。有一部分赛鸽虽然返巢,由于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能源物质被消耗。产生过渡疲劳,导致体能恢复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竞翔。更有极少数赛鸽在长时间的肌肉活动中,由于脂肪供能代谢产物的过多堆积,导致内脏器官功能的严重损伤,终因不治而死亡。由此可见,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它们返巢速度越快(在不考虑风向和风力的条件下)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就越多。
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利用脂肪供给能量是长时间肌肉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脂肪氧化供能并不是在放飞一开始就能够满足肌肉运动的需要。脂肪在体内氧化时先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组织中储存脂肪的动员,是由许多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调节的,激素先与靶细胞膜受体作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腺苷酸增加,激活蛋白激酶,后者再激活脂肪酶使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甘油和脂肪酸分别在肝脏和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过程,为长时间的肌肉运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有研究证明,完全依靠脂肪氧化供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据认为,动物或人在长时间肌肉活动中,开始阶段90%为糖元供能,10%以下为脂肪供能,以后逐渐转为由脂肪供能,接近活动终止前,95%-98%的能量是来自游离的脂肪酸。由此可见,机体储备肌糖元和肝糖元的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脂肪供能,体内糖元储存量多时,对于缓解由脂肪动员到转为供给能量所需时间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运动后的超量恢复对再次竞翔的影响
赛鸽运动时能量消耗的多少和恢复的快慢,同肌肉活动的剧烈程度(运动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外通过不同种动物实验材料都证实这一点。同时说明了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不仅能得到恢复,而且这种恢复能超过原来的水平。我国的华明和蔡世钰等通过小白鼠的实验,证明了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有明显的超量恢复,而没经训练的动物则没有此现象产生,他们最后指出:“超量恢复是运动训练所引起的一种广泛的代谢适应”。由此可知,当剧烈运动时,能量来源强烈分解过程一旦终止,再合成过程便占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系统的运动训练中,被消耗的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恢复,这就叫做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动物实验证明,长时间运动后,不同能量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以磷酸肌酸最快,糖元次之,蛋白质最慢。还有研究表明,磷酸肌酸的超量恢复在运动结束后几分钟出现;肌糖元大约在运动结束后15分钟出现超量恢复;蛋白质的超量恢复比肌糖元出现得更晚;而持续时间长的耐力性运动结束后,被消耗的脂肪要到第三天才出现超量恢复。赛鸽经过一次大运动量的竞翔之后,第1-3天机能水平明显下降,到第3-5天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第5-8天才出现超量恢复。另外,还有许多研究表明了超量恢复具有其特点,例如,运动量相同而强度不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强度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但是,运动量过大,超过一定范围,超量恢复过程延长。研究人员从动物实验中还指出,运动量增大时,肌糖元的消耗和恢复亦不是成正比例增加,体内不同器官糖元的恢复速度以肌糖元最快,运动后肌糖元的恢复速度超过肝糖元。
超量恢复能使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的储存和动员能力超过原来水平,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但是,运动后出现的超量恢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一次运动训练之后出现的超量恢复,随着时间的延长,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备和机能水平又会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或者低于原来的水平。经过赛鸽的放飞训练和竞翔的实验表明,在运动后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或竞翔的效果最好。因此如何在赛后的放飞训练或竞翔之前,掌握和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和特点,有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去探索,尽可能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放飞训练或竞翔,才能使竞翔水平不断提高。
四、影响超量恢复的因素
运动后的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但是影响超量恢复的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了解和掌握影响超量恢复的原因,对于指导赛鸽运动的饲养、训练或竞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实验性研究表明,影响超量恢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赛鸽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持续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体内脂肪分解供能成为主要物质,而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部位,脂肪的分解和合成等都在肝脏中进行。在超量恢复过程中,肝中合成的脂类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出肝外的,其中所含的磷脂是合成脂蛋白不可缺少的材料,当磷脂在肝中合成减少时,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