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下則顯得相當重要。這是因為多變的天候因素,重點是我們必須建造出盡量不會受多變天候影響的鴿舍。假若真有病症發生,多半都和呼吸道方面有關。一般冠軍強豪注重預防勝于治療。最佳的預防方法,即是營造完美的環境(鴿舍)。鴿友嘗試不用抗生素的原因,在于他們想要避免自己的鴿子,不致在年長後持續面對健康問題。
而且如同我在之前提過的,即使幼鴿賽風在當今方興未艾,大多數鴿友對老鴿賽的興致仍濃厚未減。“幼鴿專家”仍然只佔鴿友的少數部分,他們有些並不擔心這些幼鴿的未來,他們只專注于它們在幼鴿賽事的賽績。因此,這些人即以抗生素來治療幼鴿呼吸道方面的病症。這些含抗生素的藥品,在台灣也相當普遍知名。當幼鴿6個星期大時,它們被施以預防膣炎症(trichomoniase)的治療約1週,然後在賽季開鑼前再治療一回。盡量避免在賽季期間進行任何的藥物治療。最普遍使用的藥物是羅尼唑(Ronidazole 10 procent),許多冠軍強豪都會再添加葡萄糖。球蟲病並不可怕,很少鴿友會針對球蟲做用藥治療。球蟲一般都是因不良的鴿舍環境(過溼)或二度傳染(沙門氏菌)而起的。許多治療球蟲的藥物,更成為“鴿體自然狀況的殺手”。
大多數的冠軍強豪都不相信,維生素對賽鴿有何良效。一般人相信維生素對種鴿和換羽期的鴿子或病鴿會有所助益。電解質普遍在酷熱的賽事後使用,鴿體必須補充因熱而耗失掉的水份。
管理制度
鴿友一般使用兩種不同的管理制度,它們各有其優缺點──
1. 自然制
這表示幼鴿是在孵蛋或哺雛的巢態下出賽的。一般在目標為奧爾良和波治全國大賽的鴿友所應用。我曾經針對全國賽的優勝鴿做過一個研究:65%的贏賽鴿在出賽時,都是處于哺雛的巢態,因此自然制對那些志在一、兩場大賽的鴿友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制度。其缺點是正處于孵蛋巢態的幼鴿,出賽時鮮少有好賽績,它們的巢態和誘激巔峰只能維持 2 個星期,它們的巢態巔峰即是哺雛時期。自然制的另一個缺點,即是無法同時施以繞舍訓練,訓練被視為最重要的一環,鴿子必須被迫而飛(搖動一顆球或一面旗子)或是將它們載往遠處拋飛。
2. 鰥夫制
另外一種制度則是將雌雄賽鴿分開訓練,俗稱鰥夫制。這個制度的優點是,只要是體格優秀的鴿子,都可以獲得充分的繞舍訓練。大多數冠軍強豪,它們都採用這種制度。雄鴿和雌鴿被關在不同鴿舍,早上訓練雄鴿,傍晚訓練雌鴿,或者順序相反也無所謂。雌鴿和雄鴿在入集鴿籠之前幾小時,可以在一起溫存。假若是極度酷熱的天氣,雄鴿在入集鴿籠前一天,即可獲允和雌鴿相聚。這麼做的原因,是待它們冷靜下來和不再興奮後,再將它們關入集鴿籠。集鴿籠內的鴿子,若仍處于興奮狀態又充滿緊迫,它們在被運輸往放鴿地的旅程中,會變得過度勞累不堪。
結論
冠軍強豪針對某個特別賽事做準備時,哺雛的幼鴿被視為處于最佳巢態。但對每一場賽事都想取得好賽績的鴿友而言(奪標並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他們都會採用將雌雄鴿分開的制度。這些是荷蘭和比利時強豪們的想法和使翔制度。他們是對的嗎?或者他們能否做得更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我該向台灣的冠軍強豪取經才是。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