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只白羽黑胡麻的雌鸽因为迷路而误闯入巴卡的鸽舍,因为没有办法辨别它是谁家的鸽子,也没有办法将它归还给原主,所以巴卡就把它留在自己的鸽舍里一起饲养,想不到那只白羽黑胡麻雌鸽是一只非常优秀的鸽子,和巴卡的主力鸽交配之后,也繁衍出许多活跃的生力军。
后来这只误闯巴卡鸽舍的雌鸽被取名为“玛莉卡”(Marika),身为优秀的种鸽, “玛莉卡”得到周围爱鸽人士们一致的好评。关于“玛莉卡”真实的出生背景,我们只能推敲、臆测,却无法了解真相,这更让我想到配挂现今普遍流行的脚环有多么的重要。在这里附带一提,最先发明脚环的人就是爱鸽人士巴卡。虽然那时私人制作的脚环是为了区别每只鸽子的私人用途而设计的,但的确是一项划时代的新发明。这是远在1910年比利时的国家爱鸽人连盟(注:于1920年被改称为比利时王立协会)成立之前所发生的一段小插曲。
现在,我们从羽毛颜色和性能来推测,“玛莉卡”可能是19世纪后期,和巴卡大约同时代的活跃鸽种“古鲁特”,再不然就是没有经过血统认定的鸽子。
巴卡因为“玛莉卡”的故事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其母国英国推广原本发源于比利时然后逐渐兴盛的赛鸽活动也有很大的功劳。
巴卡和英国鸽界
19世纪后期,英国知名富豪罗刚(J.W.Logan)对日渐风行的赛鸽活动深感兴趣,自多佛海峡对岸购买比利时出身的优秀鸽种。
罗刚藉助自身雄厚的财力,从比利时引进多种长距离冠军鸽种到英国本土,对英国赛鸽活动的振兴带来莫大的贡献。他的远大理想由后辈柯林.奥斯曼(Collins Osman)来继承,亦众所周知。
尽管富可敌国,在当时信息传达还不普遍的情况之下,为了引进优秀鸽子,的确让罗刚吃了不少苦头。他高远的理想和对于赛鸽活动的热衷程度,应该是让他得以面对逆境克服困难的力量吧!
同为英国籍的巴卡是协助罗刚引进外国鸽的代理人,罗刚也曾经买入巴卡饲育的鸽子,最后甚至买走了巴卡鸽舍所有的鸽子,因此,直接导入的“韩森”血统和“巴卡”血统都对“罗刚”系的确立带来很大的影响。虽然有许多传言说“罗刚”系的始祖是源自英国当地的固有血统,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其实“巴卡”血统也有一部分源自英国军人伊.杰克森(E.Jackson)的鸽子。伊.杰克森的鸽舍经理叫做艾德蒙森(Edomnn Doson)。后来这位艾德蒙森接收了伊.杰克森鸽舍的鸽子,世人称其为“艾德蒙森.巴卡”系。
“艾德蒙森.巴卡”系的优异表现在日本国内也掀起了一阵旋风,它们随名古屋地区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的引进而为日本鸽界带来极大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岩田”系主要的基础--“欧贝鲁”系是经由“罗刚”系极重近亲交配所确立的血统。总而言之,若是要分析欧贝鲁(Ope l)系或“艾德蒙森”系的源头,你会发现它们是属于“亚历山卓.韩森”系和“那斯洛普.巴卡”(Noosuroppu Barler)系等名血的分流。
在那个信息极度缺乏的时代,除了关口龙雄先生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日本爱鸽人士特别研究这个问题。当时,关口先生曾在日本赛鸽协会发行的《赛鸽》杂志的前身--一种叫做《鸽》的小册子里面发表他研究比利时鸽界的心得记录。他似乎也曾经读过菲列克斯.杰古(Felix Gigot)所写的那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
在这本书的前面,我曾经和各位提到,赛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会随那个时代的领导人物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程度和方向性。关口先生在几乎没有任何海外情报的战后复兴期,以研究者的姿态在《鸽》杂志上侃侃而谈,我觉得这种开创者的精神是值得捉出来特别讨论的事。再看看战后,公元 1947年(昭和二十二年)日本赛鸽协会成立时的创始会员们,个个都卓越出色令人叹为观止,关口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后来连任数届会长职务的小野宏先生有很大的影响。
赛鸽运动之气魄雄心
1972年我担任难波联合会副会长的时候,举办了一场任何近畿地区的日本赛鸽协会会员都可以自由参加的百万(日元)奖金大赛,最高奖金为 100万日元。那是当时难波连合会的会员们为了要让近畿地区的赛鸽运动更加兴盛而特别策划的,当然,那100万日元的奖金也是从难波联合会的资产中提拨出来的。
当年,难波联合会的会员平均年龄为24、25岁,在赛鸽运动中没有任何一个第三者提供的援助可以仰赖,鸽界的发展所能依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