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去法国访问皮耶鲁.罗尔浪(Pierre Dordin)的时候,这位一代巨匠告诉我说他从部参加翌日归巢的巴塞罗纳赛,理由就是“公正“上的问题,他说: “当日归巢的赛事让“圣维仙”“达克斯”参加就绰绰有余了,翌日归巢的巴塞罗纳赛我才不屑参加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应该把各种问题汇集起来作个了结,确立出一个全世界都可以共通的规则才行。
从先代探索“原始”
我之所以会这么专注于研究在1901年就去世的亚历山大.韩森,是因为我看了菲列克斯.杰古在1910年所出版的书,还有自己去欧洲拜访那些传承了古老血统的爱鸽人士们。我依照那些鸽子主人的谈话内容所累积下来的经验,自己在心中刻划亚历山大.韩森的形象,更加感受到想要深入了解真相的魅力。此外,最近几年导入的“喜弥子.波品纳”(Himiko Perpignan)(1991年波品纳国际赛冠军鸽)的饲育者安理.莫鲁拿鲁买下了古鲁内生前使用的宅邸和鸽舍,这件事情让我的研究欲望大受刺激,因为我知道:名贵的“韩森”血统先传到古鲁内的手中,最后才由安理.莫鲁拿鲁鸽舍继承正统。从现在的情形逆推过去的状况,这种喜悦就好像考古学家们先发现了遗迹,后来经过对采集出土的古物进行研究终于解明历史的真相一样,令人雀跃。
继承“尤连”、 “维克曼”是“韩森”血统的起源。 “老.努安”(Vievx Novan)在我的研究范围里有很重要的地位,荷兰话所说的“老奥多.努安”(Oudo Novan)应该就是“维克曼”血统,它也可能就是先前提到过的“古利凯”或是“圣维仙”的后代。在1896年前后,亚历山大.韩森晚年自迪脱鲁托、邦乔安和古利仙三个鸽舍导入新血统鸽之后, “韩森”系的血统才算完备。这是在他去世前5年的事。根据古老的记载,当时欧洲霍乱蔓延,3个鸽舍都有人丧命,因此所有的鸽子都转手让人了,只是导入什么样的鸽子?导人多少?和什么样子的鸽子配种?则完全不清楚。
附带一说,比利时人所说的导入异血不是像日本人那样只买进一二只当种鸽用,而是每次二三十只地买。赫特.伯连基就曾经向摩利斯.狄尔巴一次买进36只鸽子,诺伯特.诺曼也曾经一口气向吉拉德范内(Gerard Vanhee)买进30只鸽子,这种大量买进的方式在比利时是很常见的。
为什么曾经在19世纪被誉为鸽王之王的亚历山大.韩森,到了晚年的时候要从外界大量导入异血鸽呢?我想“恐怕是因为长年近亲交配的结果,感觉新生代的表现已经到达无法突破的瓶颈”的缘故吧!
“韩森”系的特征
1956年我去大阪拜访当时住在住吉区的科野
龟三郎先生,那年我才18岁。科.野先生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年间一直和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保持相当频繁的往来,也从雷尼尔.古鲁内这种比利时超一流的鸽舍引进知名种鸽,在当时的日本鸽界是最有远见的开路先锋。趁这次访问的机会,我从科野先生那里听到一些亚瑟.布利克斯博士写给他的信件内容。
到底哪一家鸽舍因为使用了这个被引进的”古鲁内”系血统而活跃起来呢?这是个让我大感兴趣的话题。那个人就是京都的今西万次郎先生。“今西”系是战前近畿鸽界在当地名系的代表,他因为突破当时极困难的1000公里竞赛并且树立耀眼的成果而为人们所乐道。
从“今西”系所呈现的特征应该可以推测出以前“韩森”系的特征。
我在稍早的内容里就已经说过, “尤连”鸽和各种不同鸽子混血所生出来的后代就是今日赛鸽的原型,不过尤连自行配种作育出来的赛鸽流传至今也不过只有短短150年的历史而已,这和在自然界中栖息、进化、进而被定型的“种”大不相同。
一般我们会用某某系来称呼,可是即使是相同血统的鸽子,彼此之间也会出现“型”(Type)上的差异,希望各位读者们能够对这种凌乱的现象有所注意。举例来说,近年受到日本鸽界高度重视的”詹森”系,虽然以近亲交配来维持血统特征闻名,但是光是体型大小这方面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
简单统一的说法是“型”(TYPE),事实上“型”包涵了体型的特征、性能的特征和羽毛颜色等诸多要素。正因为单一血统里也会出现各种不一的“型”,所以唯有透过长时期的近亲交配才有可能真正地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