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称呼是因为胡麻色的羽毛让人将它和鱼的鳞片联想在一起。“普提.艾卡耶”于1938年圣维仙(St.Vincent)国际赛获得第四名,为全国冠军, 1939年于同一竞赛被列为世界第三名,亦为全国冠军。
谈点轻松的话题,比利时人为鸽子取的名字多半是形容其体格或状态的字眼,我从并河井靖先生那儿引进的代表血统“巴龙”(Ballon)是法语“气球”的意思。
与此相对的有“马克.罗森斯”(Marc Roosens)培养的,在1975年巴塞罗纳赛国际赛 (Barcelona International)中得到第二名的“巴龙” (Baron)则是“男爵”的意思,因为它们的日文名称的写法一样,所以经常被混淆而无法区别。
在我研究的各种血统里面,“狄尔巴”是在世界各地最多国家展现其良好适应性的优秀血统。下一章就要为各位介绍由“狄尔巴”分出的各个鸽舍以及现在的继承状况。
注1:“巴龙之星”(Ballon Star)为1962年三届全国杯竞赛综合冠军,由并河鸽舍育种,父“巴龙” (Ballon)为1952年生的胡麻雄鸽1000公里以内的竞赛共22度得名,祖父“朋布鲁”(Bonne Bleue) 为参与竞赛40回受奖16回的代表鸽。
注2:1962年春三届800公里全国竞赛总冠军。父为“罗宾逊”(Robinson)系,母为“巴龙”之女。
荷兰的狄尔巴系
“摩利斯.狄尔巴”系为荷兰长距离赛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现在的荷兰已经逐渐凌驾于赛鸽王国比利时之上了,“狄尔巴”系是荷兰长距离名系“杨阿腾”系的组成基础,究竟“狄尔巴”为荷兰、日本鸽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透过宽广的视野来找寻。
“狄尔巴”与荷兰鸽界
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的血统及鸽子广泛受到世界各地爱鸽家的欢迎,上一回仅简单地介绍到了“狄尔巴”鸽舍优久的历史,而且在比利时发行脚环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年,1910年)即开始有竞赛活动了。
在比利时国内,赫特.贝鲁连(Hector Berlengee)鸽舍继承了“狄尔巴”系,并且在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表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在多佛海峡对岸的英国,朗古斯顿(J.W.Langstone)培育出叫做“仙度拉”(Cinderella)的波城全国赛(Pau Grand Nat ional)冠军鸽,在日本京都的并河靖先生也在1962年三届全国800公里赛得到综合冠军,这只冠军鸽为“巴龙”的孙子,是日本“狄尔巴”系最初的成果。此外,比利时邻国荷兰也蕴育出极优秀的长距离鸽系。
摩利斯.狄尔巴先生辞世至今,拥有优秀因子的“狄尔巴”系在这长远的历史中经过二三次的鸽舍继承与分派,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活跃的后代。这一回要继续讨论“狄尔巴”系,并深入探讨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血统对荷兰长距离系所带来的影响。
现今荷兰爱鸽人士的成果傲视整个欧洲长距离鸽界,直逼赛鸽的发源地比利时,其压倒性的气魄在近几年的长距离竞赛成绩中清楚地呈现。这种现象的成因首推荷兰大多数爱鸽人士倾向长距离竞赛,其次以“狄尔巴”系为基本的“杨阿腾”(Jan Aarden )系广泛地分布,形成多数有力的鸽舍这一点也被认为是其原因之一。
近年在日本鸽界也颇有人气的“杨阿腾”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荷兰鸽界出身的长距离名系,它们在长距离竞赛中的杰出表现也是人气汇集的主要原因。 1971年我初次造访荷兰鸽界,最初导入的荷兰冠军是1966年的“贝阿托利克斯” (Beatrix )(注1),1967年得到“将努”(Janne), 1968年,得到“可尼俾斯”(K.O.Nipius)培育出来的鸽子,当时不用说荷兰鸽界,就是全日本也几乎没有一个爱鸽人土多看荷兰鸽子一眼。
上述的三个鸽舍都间接地受到“狄尔巴”系的影响。田中巳之助鸽舍(当时属于东海连合会,已故)所养,“贝阿托利克斯”的孙子,在1969年秋天于东海近畿合同古浪多.达比(Grand Derby)江别1100公里赛中得第2名,那场比赛在赛程第二天共有5只回巢。那是才导入“可尼俾斯”之后没有多久的事。1971年春天诞生了一只在近畿联盟长距离赛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名鸽,它是中本治芳鸽舍配种、宫田健儿鸽舍(守口连合社)培育出来的69MM72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