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称之谓鸽舍黄金之母的“老育种母”,不是一般常能能得到的灰色,却都是其母亲的羽色雨点色。相信谁也不会小视这两只雨点雌鸽的伟大作用,它们可分别是获得过15次冠军的“威洛”及“019”、“年青麦克斯75”、“漂亮灰母”、“小灰母”等大名鸽的母亲。还有第90页“克拉克詹森系金母育出模式”图谱所示,迪威兄弟黄金母鸽NL84-2111707雨点雌的外祖母B74-6108742的雨点色也是由“修曼-烟囱号”母亲的特殊w 体中获得的。谁又能正确悟得出这种特殊的“羽色”限性遗传方式在伟大的“詹森”家族鸽中所起的真正作用呢?武高平先生在《詹》之巨著全书中没有一丁点儿提示,或许是其持雌鸽w 体为空的理念太深的原故?但也不排除涉及机密不便细说呢?
使用“常规”的雌鸽w 体为空的概念对这种偶尔发生的“异常”遗传现象根本解释不通,往往还会让人产生对那些前辈大师们所创立的育种理念是否正确怀有偏见。然而,使用雌鸽的w 体不完全是空的理念去解释这些个别现象,就能做到“一通百通”。
在这方面我是这样理解的:雌鸽的w (或称谓0 )染色体不完全是空的,其中(也许是个别个体)会有少量的基因存在,包括羽色、能放翔等基因在内。绝大部分情况下,或许是由于它们对其他同类型的基因来说,经常是绝对处于隐性状态,并可以多代保留、携带,通常都不参与组合或者是发生作用。一旦条件适合,比如说近血组合或是遇到异血雄性鸽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恰巧含有相同以及更弱强度的基因时;再或者说是w 体产生了突变,显性能力得到了加强,w 体中的基因就会产生作用或参与了组合,就会把雌鸽的羽色反应在后代雌身上,才有了小雌羽色随其母遗传的限性遗传结果。当然,这种“异常”遗传方式一般不常见,只在个别固定的鸽体上和适当的组合机会上才出现,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通常情况下,把w 体还当空的染色体对待、组合或演算遗传效应,仍然会是正确的。只是一旦发现有某羽雌鸽能按这种“异常”遗传方式作育出超“常规”的羽色鸽时,那你可得留意了:借鉴前述《詹》书中的例子,这要么是羽好赛鸽,要么会是一羽超级的育种鸽,前提是在有好的血统支持下。
我这样认为的理由是:禽类的变性现象时有报导和能够人为实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请试想,雌鸽变成雄鸽,或者是本该出成雌鸽的蛋,人为加工后变成了雄鸽,它的那条w 体中如果根本就没有一点遗传基因的话,怎么样才能转换成z ?反过来设想将雄性变成雌性,z 变成w 时z 体中的那些基因又往哪儿搁?如果没有办法将z 体中的所有基因消除而变成空的,z 体怎么样才能变成w 体?所以,我确信雌鸽的w 体中真得会含有部分基因存在。这个理念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新的,起码80年代或者是自高倍电子显微镜为世不久已经形成了;还有点新意的理由是,鸽刊和鸽书中从未这样正式涉及过。
前几天,好友刘喜安告诉我:他组合的一对比佛丹的非巧克力色鸽育出了一羽巧克力色的雏鸽,很觉奇怪;我告诉了他是什么道理,并嘱咐他:慕利门的原始巧克力色作种最好,比照外祖母羽色和摸样作出的更珍贵,留着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