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很奇怪,為什麼秋天生的鴿子,就一定會比它們年頭出生的哥哥或姊姊要來得笨呢?
這些鴿子並不笨,只是可能看起來比較笨罷了。所以說,訓練是不可或缺的。所有的強豪都會讓自己的鴿子定期地接受訓練,他們絕對不是為了好玩而已,事出必有因啊!
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做說明:
---荷蘭有些鴿會把秋天的幼鴿賽,分成早生鴿組和晚生鴿組;它們會在同一時間放飛開賽,不過比賽結果會分開列表。各位應該比較一下這兩張成績單!
到現在,我還沒看過晚生鴿打敗過冬天生的早生鴿!偶爾會有一羽晚生鴿能夠飛出個還算像樣的名次,不過整體來看,兩組幼鴿的成績,差距真的很大!
---以前秋天的時候會舉辦荷、比幼鴿對抗賽。比利時幼鴿平均大概參賽過15次,而荷蘭幼鴿平均在5次左右。用這些比較沒有經驗的幼鴿去比賽,荷蘭鴿友根本很難擠進入賞名單之列。
---1981年的奧爾良全國幼鴿賽,結果很慘。當時有些聯合會在星期六比賽,有些則在星期天。我的地區是星期天比賽,那年天氣很糟糕,一連三場比賽都被取消。星期六比賽的鴿友運氣則比較好,每場比賽都照常舉行。
接下來的奧爾良全國賽,我們全都參加了。我們這些星期天比賽的地區全都慘敗。開賽以來的六天裡,我們只有25%的歸返率。那些星期六比賽地區的鴿友成績就好多了,像在剁肉一樣,把我們給徹底擊垮!
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像美國鴿友那樣,每週帶鴿子去做路訓五次?不過我很確信:如果缺乏實戰經驗,就算是最好的鴿子也會輸得很慘!
---我住在荷蘭,緊鄰著比、荷邊界,所以我有一些鄰居是比利時鴿友。
上個禮拜荷蘭這邊剛好舉行第四場幼鴿賽,距離約210公里。同一天,比利時那頭也有一場距離相同的幼鴿賽,他們的幼鴿比我們的早回家……那些比利時幼鴿至少參賽過15次以上。
幾個星期後,同一天裡荷蘭和比利時又都有一場400公里的幼鴿賽,這次兩國的成績就沒太大差別了,因為荷蘭幼鴿比較有經驗了。
美國
幾年前,在我去美國之前,我從來沒聽到過那麼多的胡說八道!我不好說美國鴿友是笨蛋,但是他們的問題真是蠢得可以!
---有鴿友跟我索取布利克斯鴿舍(Bricoux)的地址;
天啊,布利克斯早在50年前就死了。
---有個鴿友宣稱他有純正血統的偉奇鴿(Wegge);
偉奇的鴿子早在約100年前他過世的那年就全部拍賣了,而且維吉的鴿子也是跟別人買來的,哪還有什麼偉奇血統可言呢?
---另一個鴿友想知道:霍夫肯鴿系(Hofkens)可不可以跟X先生的鴿子交配?
霍夫肯的鴿子不能算是個鴿系,至于X先生的大名,我只從外國鴿報的廣告上看過;這個X鴿舍不但沒有所謂的鴿系,甚至連個獎也幾乎沒贏過。
---還有個鴿友說,不管鴿子有沒有寄生蟲,他每個月都會用藥做驅蟲;
聽到這話,我整個人都呆了。哎,光是這麼一句話,就會讓人發狂到想要扯頭髮了。
---最讓我驚訝的是美國鴿友的訓練方式,他們每週訓練鴿子3~4次。
我曾經在荷蘭的賽鴿雜誌上提過這事,有些歐洲鴿友運用了美國式的訓練,也開始給幼鴿進行密集的操訓。不過,他們的幼鴿賽成績並沒有因此而進步。
為什麼這種密集的訓練在美國行得通,拿到荷蘭、比利時就不能奏效了呢?我認為是因為歐洲的鴿舍相距不遠,開賽後大群鴿子並不需要立即分道揚鑣,這和地大遼闊的美國非常不同。
不過,歐洲鴿友發現:適當的訓練的確能讓幼鴿的表現大有改善,只要他們不過度誇大成績的話;他們也學習到增加幼鴿的參賽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適應
第一次進集鴿籠的幼鴿會有很大的緊迫感,它們怕得渾身緊繃,到處碰撞,焦慮的擠在一起,亂成一團…。已經適應集鴿籠的幼鴿,表現則完全不同,它們會顯得很鎮靜。
如果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差別,你應該讓你那些沒經驗的幼鴿,跟著經常做訓練的鴿友的鴿子一起放飛。他的鴿子會等不及出籠,在空中連半個圈也不繞就直接飛回家去;然而,沒經驗的鴿子會嚇得半死,全身緊迫,甚至連離開鴿籠半步也不敢,或是傻傻的站在地上,即使被放在車頂,它們還是動也不敢動。但是,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水
幾年前,日本人將一場奧爾良幼鴿賽的過程拍成影片,並給了我一卷拷貝。
我無聊的看著片子,直到出現給幼鴿餵水的畫面,我才眼睛一亮。
那些幼鴿爭先衝向水槽搶著喝水,它們真的很渴;但是畫面裡也有些幼鴿根本不喝水,似乎它們沒想到過會有水可以喝?在返舍的旅途中,這些不喝水的幼鴿將始終居于劣勢。
在這場奧爾良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