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找不着原因何在。现在看来,这就是遗传基因异化的结果。
另一个实例是,有位鸽友,曾经从南京引进一羽名家的“苏州”雄,无论从头式、眼砂、体魄、毛衣论,都是无可挑剔的优秀种鸽。他先后配对过三羽有过优异赛绩的雌鸽。可是,其子代最远的赛程没有突破过500公里。在他家的种鸽中成了倒数第一。于是,一气之下,只好廉价地把它处理掉。“苏州”种雄到了新的主人家,配了一羽名不见经传的雌鸽,其子代在第二年,一举夺得市千公里亚军。那位淘汰“苏洲”雄的鸽友,只好含着一腔苦涩而沮丧失望的情感叹息道:“唉!都是我的运气不佳,命中注定……。”
据我所知,上述实例在我们养鸽族中并非鲜见,究其根本原因,依我的浅见,都是一切生物在进化的同时,亦存在异化(或者叫退化)的可能性。这样认识问题,才是符合生物学遗传基因观点的。
另一方面,也还存在配对的问题。在配对的问题上,又存在优良品种配优良品种,不绝对地变,不仅不会“1”+“1”不绝对地等对“2”,而且还有可能等于“0”。有人会问:那么,信鸽的配对究竟应该如何去把握呢?我的回答是“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有些人以其眼砂配:有些人根据血统配;还有些人按鸽龄等差配……,这些都是没科学依据和道理的。这里,我只能建言鸽友们,如果你拥有一羽货真价实的名优种鸽,它的来历和根基你能把握得一清二楚,实实在在,不含有“水份”的话,千万不可以轻易地淘汰而弃之,应取其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抉择才是上策。
其三:作翔组织者玩忽职守导致参赛人“损兵折将”
参赛鸽托付给竞翔的组织者,组织者在验收登记后的上笼、运输、食水照料等方面是否到位。不能说不是提高回归率的重要环节。常言道:“休养生息,以利参战。”而赛鸽参赛,与集结兵办作战是一个道理。如果参赛前夕,赛鸽得不到很好休息,养精蓄锐,在放飞后的“行军”途程中,由于折腾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竞翔时岂有不吃败仗的道理?因此说,赛鸽移交到集运笼之后,其照料,服务等后期的管理工作能否紧跟上去,对参赛鸽出征的成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可是,有些作翔组织领导层,却对这些情理之中的事,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第一,作计划不够缜密,备赛笼不留余地。譬如有的鸽协,由于对参赛会员和羽数的规模预计失衡,备用的集运鸽笼不足,当集运笼不能满足参赛鸽的数量需要时,便采取超量装入的拙劣办法,本来一笼限装20羽,却硬要超量地多塞进十羽八羽,甚至成倍地超装。让会员们送去的爱鸽,在集运笼中只见“鸽头攒动”,水泄不通,没有一点迂加和伸展的余地。致使有些体魄较强健的雄鸽,在没有自己立足之地的情况下,只好站立在其他鸽的背上。特别是在炎热的季节,这种不为参赛鸽和鸽主人着想的做法,真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地把参赛鸽置于被践踏、被宰割地步。这种组参赛鸽带来的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岂能在临赛时不存在失败之理。
第二、头头私欲膨胀,参赛鸽特殊优特。少数鸽协的主宰者们,每到集鸽参赛的时候,他们送去的参赛鸽,更是迟迟不予验收登记上集运笼,还美其名曰:“为了先人后已,把方便让给广大会员和鸽友……。”乍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旨在基于公心,是一种“风格”。其实不然,撩开他们的面纱,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让自己的参赛鸽尽量长时间地待在自己的送鸽笼里,可以得到惬意的休息,比在集运笼中遭到折腾活受罪的好。“风格”之二,待到最后上集运笼时,他们送去的参赛鸽,可以三、五羽、七、八羽入一个定额20羽集运笼,以便自己的参赛鸽在运输途中,有个宽敞舒适的休息环境,放飞时精力充沛,为率先归巢创造条件。“风格”之三,集鸽笼装车时,他们送去的参赛鸽,统统选择空气流通。通风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呼吸换气,不致酷署闷着。“风格”之四,他们的参赛鸽之所以要单独上笼的另一个目的,有利于在运输途中和放飞前夕的食水供应,给予精心料理。特殊关照。便在一批参赛鸽中,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大反差。“风格”之五,他们的参赛鸽之所以单独上笼,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止其他带有病菌的参赛鸽,把疫情传染给自己的参赛鸽。
他们拔的这些所谓“风格”的“小算盘”,只能说明“主荣鸽贵”,和那“夫荣妻贵”无甚两样。普普通通会员见着,只能背后诅咒,不敢当面揭底。诸如上述人为的因素,无疑给出有些参赛鸽带来了失利的条件。
第三,当权者用人不当,司放人员素质低下。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作战成败的先决条件之一。可是,他们根本不懂得这也是参赛鸽战无不胜,攻无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