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授,使我们重新吃下多少别人嚼烂了的馍。仔细观察自己棚中的幼鸽吧!它们固然缺少成鸽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的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就是这朴素的本能表现,却使我们对信鸽的认识,能拂去道听途说、孤陋寡闻的浮尘,得到归真返朴的透彻真知。幼鸽凭借本能,能够非常顺利地开家,它们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很准确的认识。能飞出棚,并不等于能上天。第一步,它们会自己飞出站在棚顶,细致观察周围景物,辩识并记忆己棚形状及周边标记,这与前面所言的天然方位感并不矛盾,位置是已经确定了的,这个阶段,是利用视觉熟悉棚舍外观,棚门在哪儿?形状如何?活络门的位置?如何进去?大量的观察表明:幼鸽开家当天的“没有回来”现象是正常的——贪玩儿的幼鸽傍晚确实回到了自己的棚舍——这对它们来说并不困难,只因天色昏暗,导致幼鸽心慌而找不到棚门,乱钻乱扎,终究只好在棚顶或周围一处它自选的角落宿夜(主人看不到)。这不过说明棚位感已经建立且牢固,棚门却还未记熟。第二步,,开家的幼鸽往往会飞到附近一幢最高建筑物的顶端突出部,一站就是半天或一天,延颈四望,既居高临下观本棚全貌,也熟记棚舍周围建筑地形与本棚的位置关系,幼鸽看得很执着,很扎实,因为这些信息要使用一辈子!这一切未臻完善,幼鸽并不张狂,遇有风吹草动,鸽群轰然而起,“火候”不到的幼鸽,往往呈蹲踞状,并不贸然跟群起飞。即使是故意轰赶甚至燃放鞭炮,它们也纹丝不动,对顺利归巢没有把握时,它们不肯轻举妄动。某日,我棚有一对出棚幼鸽在棚顶“观天”,尚未自行起飞上天。傍晚,远远看到一只幼鹰向鸽棚俯冲下来(姿势和速度都不行),成鸽们在鹰到之前
闪电般飞走,待我匆忙赶到鸽棚前,一对未起飞的幼鸽也不见了。鹰再凶也只能捉到一只,另一只呢?待鸽群回落,两只幼鸽均不见踪影。直到次日晨,才见一只从附近楼顶的烟囱后面探出脑袋,它曾本能地逃窜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另一只则被发现独自以很差的姿态在空中久飞不落,躲闪鹰隼使它们被迫提前起飞,对降落方式的和本棚外观均不熟悉,使它犹疑而久飞。幼鹰捕技不佳,使它俩逃过一劫,本能的躲鹰、本能的隐蔽、本能的提前起飞逃生……,是本能救了它们。若有鹰一类猛禽在天际盘旋,起飞的幼鸽,会无师自通地紧密汇入鸽群在空中快速盘旋,集体防鹰袭击;翅膀还不硬的幼鸽,则会快速步行逃回棚舍躲避,刚刚起飞但飞技不佳的幼鸽,会本能地收拢翅膀扶摇而下,落棚逃回。真正被鹰捉去的鸽子很少,然而鸽子确实怕鹰。“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格言,虽使用频度颇高,我认为这句话在时间概念上跨度很狭窄,出生几天后的牛犊,就应当是怕虎的了,或者说已经知道怕虎了,因为虎狼等猛兽的形象是遗传在牛犊的头脑中的,是本能。说到鸽子,鹰隼等猛禽的形象,也是天生存在与它们头脑中的,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软件”,本能的知道害怕,因此而躲避。头脑中没有遗传信息的形象,鸽子的对待方法很不相同。笔者的鸽棚位置,在民航机的降落航线上,高度较低的大型飞机放下了起落架,从鸽棚上空掠过,鸽子很安详地偏头注视一下,便不再搭理,没有鸽子报“警”。即使噪音更大的直升机超低空编队飞过,人都感到明显的音波和震动波,鸽子也不起飞躲避——所有鸽子的头脑中均未遗传有飞机和直升机的形象和声音,这些天上的铁家伙不是猛禽,鸽子对它们不具备天然的、本能的恐惧感。老鹰形状的风筝,飞行时翅膀煽动频率较慢,习惯在空中滑翔的大型鸟类则不行,这样的形象类似于鹰隼,鸽子对待这些形象的处理方法与对待真正的猛禽一样。
本能的表现很多,也颇具一致性,比如无论是国血超远程品系,还是属现代品系的台鸽、欧美日本信鸽,竞翔途中当日未能归巢者,或者死条种鸽逃飞在外,夜宿时都会选择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突出位置,并且都拒绝栖息于树木;棚大鸽少,棚内最高处的黑暗隐蔽巢格,为鸽子的首选,过于敞亮的巢格,活条种鸽仅占据它当作临时栖息地,不肯在里面絮窝产蛋繁殖——不符合本能规定的安全繁殖条件。最有价值的本能,当然属于信鸽的远距离归巢能力,怎样因势利导加以有效利用和促进,恐怕也是鸽友们最为关注的。本文的核心目的,是在初步建立起“本能”的思维体系之后,与众鸽友在这个焦点问题上进行探讨。
围绕归巢本能这个课题,信鸽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些表现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信鸽是否能夜间飞行,对信鸽中远程归巢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天亮后发现放飞的信鸽已归巢,是夜间回来的?还是天破晓时回来的?未直接看到,不好下结论。夜间观察棚内鸽子的表现,有助于推断鸽子夜间是否可以行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