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绛色雌鸽杂交,其子代的毛色都是黑色,那么前者就是显性基因,而后者则为隐性基因。然而,在第一代的染色体中,隐性基因的压制而没能有所表现,但它仍存在于其他染色体中,而在第一子代中彼此杂交时,在第二代的个体中出现绛色的个体,这就表现隐性基因并没有消失,而只是被压制,在其他形式杂交配种时,也可能发生子代的毛色的二个亲代都不同,而是介于二个亲代毛色之间,成为一种二个亲代混合型。
养鸽者只要仔细观察鸽子,将发现遗传学的科学理论和实际情况是完全吻合的。在实际的有种中,两羽冠军的鸽子,也有可能得到的子代一无是处,但决不是说,好的品系或冠军的后代比不上那些无名之辈,而确切的说,是有较高水准的名系中所有的优秀性状,总体上都要比平庸的家系为多,也是说,用好的鸽子来有出的后代的机率,比没有选择而随便配对的机率高的多。因为一羽有较好的遗传组成的鸽子,往往是优秀种鸽配对所产生的。
所以从基因演化的因素,对养鸽者有目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从最好的角度讲,认为先天的性格与后天环境因素导致鸽主配鸽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框架。如果从最坏的角度讲,这种理论以实质上误导养鸽者的方式满足了养鸽者的求简心理。
从目前鸽的育种来说,基本上还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为此要求养鸽者在配种之前,学一点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是有必要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