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来年前,著名博物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在观察军舰鸟时,曾记录道:“我认为这种海鸟具有比其他任何鸟类都高强的飞行能力。”这是他把这种海鸟跟飞行能力极强的猎鹰比较之后得出的结沦。
提起军舰鸟,可能大家不知道。这也难怪,因为军舰鸟只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只在西沙群岛有这种鸟。军舰鸟跟较常见的鸬鹚、鹈鹕等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它们长得跟鸬鹚有点像:全身羽毛黑色,嘴很长而且有钩,脚上有发达的蹼。所不同的是,军舰鸟的尾是叉形的,像两把对插的利剑。在雄军舰鸟颌下还有一个鲜红色的喉囊。
军舰鸟名字的由来要从它们的生活习性谈起。军舰鸟有对长而尖的翅膀,极善飞翔。当它两翼展开时,两个翼尖间的距离可达2.3米。白天,军舰鸟几乎总是在空中翱翔的。它们能在高空翻转盘旋,也能飞速地直线俯冲,高超的飞行本领着实令人惊叹。军舰鸟正是凭借这身绝技,在空中袭击那些叼着鱼的其他海鸟。它们常凶猛地冲向目标。
使被攻击者吓得惊慌失措,丢下口中的鱼仓惶而逃。这时,军舰鸟马上急冲而下,凌空叼住正在下落的鱼,并马上吞吃下去。由于这种海鸟的掠夺习性,早期的博物学家就给它起名为frigatebird。这里,frigate是中世纪时海盗们使用的一种架有大炮的帆船。在现代英语中,frigate是护卫船的意思。后来,人们干脆简称它们为man-of-war,意思是军舰。军舰鸟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军舰鸟看上去性情凶猛,飞行比其他海鸟快,可它们从不捕食其他海鸟,它们只是利用自身的“威慑力量”来恐吓其他海鸟。军舰鸟欺负的对象很多,连鹈鹕、鸬鹚、鲣鸟这些近亲也不放过。最受军舰鸟欺负的要算鲣鸟了。军舰鸟常常用大嘴叼住鲣鸟的尾部,鲣鸟疼痛难忍,不得不张嘴吐出口中的鱼。这时,军舰鸟方才松嘴,然后去“截击”鲣鸟吐出的食物。也只有这时,鲣鸟才有机会逃脱。在有些地区,在鲣鸟捕鱼的区域内,每只军舰鸟都会占领一块专属它自己的领域。其他军舰鸟不能侵入这领域,更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截击鲣鸟。那么,军舰鸟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海盗式的取食方式呢?
军舰鸟虽然极善飞翔。翅膀很大,但它们的身体较小,腿又短又细。它们不能象鹈鹕,鸬鹚那样潜入水中捕鱼,因为它们细弱的腿很难使它从水面上直接起飞。因此,军舰鸟在自己捕食时,只能吃些漂在水面上的水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一些小鱼及死鱼,很难吃到水下的大鱼。于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军舰鸟变成鸟中海盗,它们依靠掠夺食物来弥补自己取食能力的缺陷。军舰鸟每到夜晚必定回到陆地或海岛上栖息。它们休息时,一般都落在高耸的岩石上或树顶上,始终保持跟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以后能顺利起飞。军舰鸟在游泳时,也只是聚集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
军舰鸟喜欢群居。栖息时,大群的军舰鸟挤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而且其他海鸟,如鲣鸟、海鸥等也常聚集在军舰鸟周围栖息。这些白天受到军舰鸟欺负、掠夺的海鸟,到了夜晚却和军舰鸟同宿,这简直不可思议。
到了繁殖季节,军舰鸟仍然集群生活。这时,鸟群开始喧嚣起来。雄鸟个个卧在它们选好的位置上,抬着头,上下嘴片不断碰撞,发出“哒、哒……”的声音。它们大口大口地吸气,使颌下的喉囊渐渐鼓涨起来,像在脖子上挂了一个鲜红的大气球。这时,雌鸟开始选择自己中意的“新郎”。一旦雌雄成双,它们便开始搭筑简陋的巢。但是,由于鸟群太大,搭巢用的树枝经常不够,这时邻近的两对军舰鸟之间经常会为一根树枝争执不下。巢修好后,雌鸟便在窝中产1枚卵,而后双方轮流伏窝。直到此时,它们还经常从其他鸟巢中偷来树枝补建自己的巢,看来这些“海盗”真是“恶习难改”。
41天后,军舰鸟的幼雏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幼雏浑身光秃秃的,眼睛也睁不开。如果这时有人走近军舰鸟的巢,它们会紧张地趴在巢中保护幼雏。如果有人敢向它们伸出手去,它们会用大嘴咬住人的手腕,以此显示它们保护幼雏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军舰鸟是绝不会弃巢逃走的。
几天后,小军舰鸟长出一层雪白的绒毛,它们扇动小小的双翅,张着小小的嘴向双亲讨吃。这时,亲鸟格外地忙碌,雄鸟主要担负觅食的任务,因为它们身体比雌鸟大,掠夺食物的成功率也比雌鸟高;雌鸟则精心地看护幼雏,因为稍有疏忽,其他军舰鸟就会来掠走幼雏并吃掉。
小军舰鸟要3年后才能成熟。成年的军舰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因而它们的寿命较长。据说有一只军舰鸟曾活到16岁,这是野生军舰鸟寿命的最高记录。但据鸟类学家的估计,军舰鸟的寿命比这还要长一些。
自《生物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