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鹌鹑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当时国内养殖鹌鹑的地方并不多,用鹌鹑蛋做成的罐头弥补了市场空缺。带壳的鹌鹑蛋罐头这么好销,那不带壳的罐头岂不更好销?他火速赶回老家,请了几个当地加工水果罐头的师傅开始做不带壳的鹌鹑蛋罐头。
他们先把鹌鹑蛋煮熟进行人工剥壳,后加上配料进行试产。水果罐头杀菌温度是100摄氏度,然而按照这个温度做出来的鹌鹑蛋罐头不几天就变质了。经过20多次的试验才掌握了129摄氏度是最佳杀菌温度。在耗费了1吨鲜蛋后终于生产出了不带壳的鹌鹑蛋罐头。然而一个人一天最多剥40斤鹌鹑蛋,生产一吨罐头得找多少人剥壳呢?后来经朋友推荐,他采用国家准许使用的药物对蛋钙化去壳。
孙克前:“药物剥壳这一锅300多斤,最多2个小时就剥完了,如果以前用人工剥,人工剥至少3个小时才能剥完。对人体没有危害。”
剥壳效率提高以后,不带壳的鹌鹑蛋罐头很快形成了规模生产。孙克前把产品投放到了消费能力比较高的上海,由于这种罐头比较奇缺,而且比鹌鹑蛋携带方便,开盖就可以食用,非常适合走亲访友和酒店使用,结果一炮打响。
孙克前:“当时成本3元左右,卖给他们5元多,他们卖出去9元多,根本供不上货。”
公司职工 张贵翔:“销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山西,河北包括冀州、石家庄等地。”
等到了2000年每斤鹌鹑鲜蛋价格从3.5元降到了1.5元时,别的养殖户还在为卖鲜蛋发愁,而孙克前却靠鹌鹑蛋罐头两年挣了60万元。
鹌鹑蛋罐头的畅销带动了孙克前养殖规模的扩大,高峰时存养量达到20多万只。然而每年春天淘汰的老鹌鹑都卖给了外地收购的,具体做么都不太清楚。2003年2月孙克前往上海送蛋时发现利用淘汰鹌鹑的赚钱门道。
孙克前:“在市场上看到鹌鹑白条,卖到1.6元一只。当时我们都是卖活的,卖1.2元一只。”
孙克前打听到这些白条鹌鹑大部分被酒店买回去做烧烤用了,销路很好。发现商机后,他决定自己加工白条鹌鹑。借鉴当地加工白条鸡的做法,多次试验后找到了鹌鹑脱毛的合适水温来进行生产。由于本地消费市场的局限,孙克前把目光放到了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泰安市,在泰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设立了一家直销店。
孙克前:“直销店自己自产自销,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从市场价格、本身对产品的市场控制、对价格控制有好多优势。”
没想到开业一个多月竟然连一只白条鹌鹑也没有卖出去,给孙克前沉痛一击。他只好利用做鸡的方法把鹌鹑做熟后分割成块,让过往顾客品尝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顾客:“这个鹌鹑肉比较细腻,比较筋道,挺好的,口感挺好。”
虽然鹌鹑好吃,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烹调。孙克前从《中国食品杂志》等刊物上搜集了一些食谱,拿着白条鹌鹑和食谱到周围的酒店去推销。
兰明看到孙克前带的食谱就大胆尝试做了一道油炸鹌鹑菜。鹌鹑肉细进味快,吃起来也方便,很受欢迎。
酒店负责人 兰明:“买了50只回来,3天时间就卖了。”
看到鹌鹑这么受欢迎,兰明又买回了一些白条鹌鹑,并做出了红烧鹌鹑和清炖鹌鹑等菜肴,把鹌鹑做成了饭店的招牌菜。
顾客:“听说这是特色,我们点了这道菜尝了一尝,感觉这个味道就是不一样,味道很好。”
经过两个多月的推销,白条鹌鹑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量不断上升。后来孙克前又在济南、上海等地设立了直销店,用同样的办法打开了市场。
孙克前:“现在这么一盘8只,收购成本5毛多一只,销售价格能卖到八毛五。”
正当白条鹌鹑好销时,2004年5月上海一个要公鹌鹑的电话却使他犯了难。
孙克前:“要公鹌鹑烧烤的,就要十几天的,不能超过15天,超过15天肉质就没有这么嫩了。”
以前鹌鹑孵化出来后,雌雄混养到25天以后才能分辨出来,雌鹌鹑留做产蛋用,雄鹌鹑则做肉食用。虽然对方的订单是3万只,但孙克前却没法接。后来他引进了根据胎毛颜色辨别雌雄的鹌鹑新品种,鹌鹑刚孵化出来就能分辨雌雄,及时分开喂养。
孙克前:“喂雌的饲料必须是高蛋白的,符合雌鹌鹑生理及产蛋方面的需求。雄的鹌鹑不需要太多蛋白饲料。光饲料节省6分钱,4万只鹌鹑光饲料节省2400元,2400元基本上是白捡的。”
孙克前一年能养15批鹌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