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爱的鸽子竟然全部被法国军队杀光。对一向将爱鸽视如己出的亚瑟.布利克斯来说,这个晴天霹雳的恶耗宛如中年丧子,锥心之痛有多深应该不难想像。
我老早以前就觉得,人和鸽子能合为一体才有办法维持一个完整的鸽舍。能否配合时代的潮流选择种鸽的血统,或是导入不同的血统,将与鸽舍的荣枯盛衰有直接的关联,而饲育者本人是以多么严谨的态度来对待陆续引进的种鸽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之后,晚年的亚瑟.布利克斯将所有的热情放在复兴自己的鸽舍上。这个时期的亚瑟.布利克斯和托里木里有密切的联系,但战前的黄金时代已如过往云烟,不复可见,直到1947年去世为止。在亚瑟.布利克斯去世后的前5年之内,饲育鸽子的工作都由他的儿子进行,直到1952年才在拍卖会上转手让人。在欧洲,没有人继承的鸽舍通常会在主人过世之后立即举行拍卖会加以处理,布利克斯鸽舍会走上这步田地,应该是第二代虽然尽力为维持父亲的遗志而努力,却不似父亲这般对鸽子充满热情的缘故吧!
二战后的日本与布利克斯系的鸽子
在我开始饲养鸽子并且进行研究海外名系、名鸽的时候,亚瑟.布利克斯博士早已经撒手人寰了,我是通过收集并繁殖各国名鸽的专家--英国的汤米.贝克才对“布利克斯”系的鸽子有所了解,整个情况就像上一回所提到的那样。汤米.贝克是英国伟大的研究家,他因为继承了赛飞专家安德森博士的鸽种而能得到不少和“西翁”、 “布利克斯”系的相关情报。我于1959年自汤米.贝克那里导入外国优良鸽种,在上一回里我也谈过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与其自美国引进鸽子,还不如从英国的安德森鸽舍引进更接近本流的血统。
当时日本鸽界的岩田诚三先生自美国的安卡地 (ACCARDl)鸽舍引进“布利克斯”系的鸽子,那只1954年生的135628号栗胡麻雄鸽参加1955年举行的奈良尾800公里赛,于赛程第二天回巢得到冠军,并且获颁农林大臣赏的全国冠军奖。其父为欧贝鲁(OPEL)培育出来的3622号,其母为“布利克斯”系的鸽子, 1946年生,44号。 (“欧贝鲁”与“罗刚”(LOGAN)为近亲系)。我猜想岩田先生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形下尝试将“布利克斯”系的鸽子和“欧贝鲁”系的鸽子配种。附带说明一点希望各位读者明白:英国有名的“卡克.派翠克”系被确立为名血,是因为它是以“布利克斯”系为主流,与“罗刚”系的鸽子交配的结果。
那个时候,大阪的叶东峰先生所持有的“马奇勒斯”(MACCHIRESU)是由汤米.贝克育种而繁衍出来的“布利克斯”系血统鸽,它是被称为“布利克斯之荣耀”的代表鸽种直子的鸽子们彼此交配所生出来的优秀鸽子。其后我也渐渐得到许多超级冠军王,但是在我眼里,叶东峰先生所有的“布利克斯”系都是非常棒的鸽子。我倒觉得现在的欧洲已经不似当年,像以前那种魅力四射的好鸽子可以说是愈来愈少了。
鸽界里有人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赛鸽的性能是否有进步,可是赛鸽并不是野生动物,更何况近代赛鸽改良的历史也不过短短100多年而已。日本赛鸽界自1960年开始输入大量的优秀鸽种,这么做的确奠定了一个水准,并且还不断地将鸽子的品质向上提升,可是这种变化并不能被称为“进化”。另一方面,我认为在比利时的情况也可以依此类推,从1930年开始到1970年之间的40年是近代赛鸽的振兴期,虽然形成了一个高峰,但是鸽子的品质并没有再显著地向上提升。
19世纪中期由卡尔.伟奇带头创建赛鸽活动的黎明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亚历山大.安德森、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以及法国的“保罗.西翁”等人,为今日鸽界奠定了稳固基础的爱鸽人士们当年所拥有的精力和知识,其伟大的程度都不是现代的我们所能望其项背的。
从“缪尼耶”看到“布利克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布利克斯”已经没有办法再重拾往日的辉煌了,可是那些名血并不知道亚瑟.布利克斯先生那段悲痛的记忆,还是继续生出更多其他的冠军鸽来。
1965年4月,我得到了由亚迪南.李马利育种的“缪尼耶”,那是我一辈子的宝贝。它来自托里木里鸽舍,继承了纯粹的“布利克斯”血统,也是二战后比利时鸽界同系中最好的冠军王,更是我终生无法忘怀的好鸽。
“缪尼耶”是一只美丽的灰栗雄鸽,它有完美的平衡感而且体态非常轻盈,耻骨收缩良好和脊椎骨长也是它的特征。把它握在手中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它那长长的尾翼略呈下倾状,而腰部的线条则是亚瑟.布利克斯博士所称的“理想的蛋形”。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缪尼耶”最大的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