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最终飞回到自己的鸽房中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送往遥远的敌区的鸽子都能活下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9%的鸽子成功返回。但是这种低返回率与鸽子归巢的能力并没有什么联系,相反完全是与它们的任务性质有关。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无疑是被敌人杀死或捕捉了。在英国总共有20万只年轻的鸽子被分配给各个部门,为战争贡献了力量。仅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三年半内,就有16544只鸽子被空投,但是只有1842只飞回基地。其他的或被击落或者迷路,或者被吃掉了。
1870年,巴黎的围困证明,鸽子能够去任何人所不能去的地方,提供通讯联系和情报网。而在当时,除了使用鸽子外再无其他方法可以做到这些事情。这年的11月6日,伦敦邮政总局门前曾贴出过一则通知,上面写道:“寄往巴黎的敞口信件,信鸽传送。”
1879年11月,法国邮政总局也曾通知下属部门:一种由信鸽传送的寄往巴黎的特别快信制度已在图尔建立起来。这种始自英国,由图尔邮局转发的快信,可适用于邮寄简短的信或便条。它规定每封信包括地址和签名不得超过25个单词。
奥斯曼家族则在他们的《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鸽子们》一书中写道:战时许多信息被拍成非常小的照片,为的是让一只鸽子能携带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些照片是拍在又小又薄的火棉胶片上的,每个胶片能盛下两千五百个信息!火棉胶快信则能盛下高达两千一百个单词的二百封信,重量却只有半克。这一定是迄今最小却最贵的邮件。那时它的花费要一千法郎或四十英镑。
不可替代的情报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国、法国、意大利就使用上了鸽子。稍后,英国才开始使用。在随后的一年,美国人也开始认真地使用起了鸽子。这些鸟儿的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可以在炸弹和轻兵器的炮火、爆炸、化学武器的袭击和恶劣天气下穿行,去执行任务,以至于几百座鸽房建了起来,机动分队在前线游移着。到战争结束时,已有二万二千只活跃的鸽子,一百五十个移动鸽房和至少四百个鸽子管理者,参与了信鸽服务。
在空军中,鸽子经常被带上飞机,因为飞机上没有别的通迅方式。在英国,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对它们所做出的成就的嘉奖就有差不多二百个。其中一只鸽子完成了一百七十次现役的巡查,其他的鸽子传送了它们所在的飞机或水上飞机下沉的消息,并提供了下沉飞机的位置所在。它们在浓雾中,在强风中,在暴风雪中飞行。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创立了“全国信鸽服务”的奥斯曼上校说:“无线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改进取代了鸽子在许多部门的位置,但是对于间谍、侦察工作和许多重要职责来说,鸽子永远不会被代替。”有一只母鸽子被部队派遣到总部传送信息,在离开它的鸽房不久后被击落,它忍着伤痛在雨中躺了一整夜,但是第二天一早就又振作起来,带着它的信息起飞。它摇摇晃晃地飞到了安装鸽房的地板上,还没等到信息从它的腿上解下来就牺牲了。
英国情报部门,特别是对于SOE(特别行动执行队)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有有效的通讯系统,从而使在被占国家工作的情报人员可以同伦敦总部,同开罗的基地或别的地方保持联系。如果一名报务员被捕,就会引起很多问题。在安排好另一名报务员把他送出英国接替被捕者的工作前,会有许多事情被耽误。在这段时间里,那个报务员所在的整个联系网(它又称为“回路”)就会受到威胁。没有报务员能在稍长的时间内持续发送或接受信息——通常的时间是不超过20分钟,长时间工作会让游弋在街上的敌人的无线测向车有时间赶过来。让一名报务员同时负担两条回路的工作会有暴露这两条“回路”的危险。
一些SOE回路发现自己处于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时,就使用信鸽来完成工作。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开办于法国的圣奥摩阿瑞斯和里莱工业区的法摩回路。这条回路由代号为斯维斯特的米切尔·罗塔贝斯于1942年11月建立并发展起来。
罗塔贝斯的回路上有几个鸽子联系点,这些鸽子大概是从皇家空军吉令赫和瓦兹赫斯的鸽房飞出。保存下来的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蓝色雌鸽
NJUHW.40.EG.62.1943年5月8日,这只鸽子被提供给了一个情报部门,随后随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