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处观鸽。他说,国内品种鸽的育种在现今大引大赛,只重成绩的老外眼里是很不一般的,但正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的边缘。一方面部分老养家部分求纯,长年累月的亲交育种,鸽子确实是定型了,外形长相等视觉效果连见多识广的日本鸽友都感到很不可思议,一到参加比赛,活力差的毛病马上暴露出来,成绩肯定不行了;另一方面以前颇有建树的老养家,在外籍鸽的大潮冲击下,也按捺不住引进外血杂交,其中也不乏成功者。但国血独有的风格在改良中改变,以至于最后飞出成绩来还不知道到底是那只鸽子在起作用。
要做到既保持国鸽既有的育种风格,又保证在日趋激烈的鸽赛中出头,做到育赛兼顾。这一点香港鸽友的做法很值得内地鸽友效仿。早在七十年代很多香港鸽友就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内系统的引人过"李鸟"系统鸽(董先生和邱先生也正是因此结谊并见证这一历史),这时也正是荷兰长程鸽系展露头角的时代。香港鸽友从最初潜意识的用彼此相像的鸽系杂交取优势,到最后成规模成体系的采用同源互配,早已摆脱国血外血的束缚形成港鸽独有的风格。
谈到如今鸽界热门追捧的"詹森"鸽系。董先生、邱先生认为国内短程速度赛和公棚赛的普及为"詹森"等速度鸽系发展创造了时机,但越来越多的养鸽人开始认识到国情和鸽情的现实差距,盲目追求"速度"正好应证中国一句俗话--欲速则不达!一大批永远只会跟大群回归的"快鸽子"一遇外界环境变化就变得脆弱异常。更有甚者,因鸽主对鸽性的陌生而导致饲养、训练上的失误,刚刚训放就大量失鸽的事多有发生。而很多先行一步的鸽友巧选妙配,以长育短另辟赛鸽蹊径。比如现今大为流行的幼鸽特比环赛,一些赛鸽发达地区有意识在赛程上设置为600公里上下,一些在300公里飞得疯快的鸽子一上去就沓无音讯。而以长程鸽为班底育出的幼鸽多能稳扎稳打,赢得荣誉奖金。按照国际赛鸽规律,赛鸽冲刺 800公里当日归,挑战1000公里当日赛乃以后赛鸽大势。传统长程鸽系与现代先进的赛鸽理念和方法相结合,必将在短程赛中展现新的活力。
不弄技巧 以拙为进
赴杭本意只为了解一段西翁鸽的轶闻,不想和董、邱、两位聊得兴起,就着几羽看过的鸽子笔者向两位讨教起鉴鸽之道来。
先说一段关于董先生鉴鸽的趣闻。九八年上海新春拍卖会,董先生被石家庄好友王小明相邀一同赴沪,待到好友张朝德先生处小坐片刻赶到会场已是人声鼎沸,群情激昂,有上海大腕鸽友振臂一呼"这些质量不错的鸽子上海人不要互相抬价,但也不要让外地人买走"。一旁的王小明调侃道"我就不信你上海人有此眼力,你看上的我还不见得喜欢,走宝的说不定比你花大钱买的还好呢!"透过人群,董先生指着展示笼里的一羽刚褪黄毛的浅斑小鸽说"这只不错"。一旁的几十年好友张朝德先生玩笑道"老董不养鸽了,看洋鸽还行不行?"。董先生与王小明相视一笑--后面的结果诸位可能会有些惊奇。此羽美国"山普森"小雌由王小明以全场幼鸽最高价拍得。在石市作出首孵直子送赛北京蓝天公棚,五月底送鸽,十一月底获国内组冠军,赢取奖金四万元。
董先生是国内建筑设计界学究,而在座的邱伯贤先生不光在鸽圈,而且在国内盆景
花卉和工艺美术界都是颇有建树的先贤。两者从事爱好的事业都必须有很高的审美情趣,这种自身的修养肯定也会渗透到鸽事中。相信经过十数年大规模引进外血鸽,很多鸽友已经看到,那些真正能飞的外系鸽除在肌肉质感和国血鸽有较大区别,外形各方面其实并无太大差异。在国鸽领域较有成就者,往往在育种转型期间凭借其扎实的功底能马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以外系鸽为主鸽友接受我们的传统鸽却要颇费一段时间和心力。董先生能事先看出好鸽正印证了"好鸽无中外"的道理。那么凭什么能够有此灼识一语破天机呢?
说起选鸽育鸽,两位先生都谈道∶不论是作学问或养鸽子都要用质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在赛鸽领域每天都有变化和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这要求鸽主必须一本求实的态度才有成就。一个"拙"字其中含有无穷的奥义。现今的人大都追求完美之鸽,从审美出发倒没什么不对的,只是鸽子终究要去"赛"的,你过分追求看的因素,竞翔效果肯定也会打折。在自育体系里一些小有缺憾的鸽子往往印衬出血统上的单一性;相反很多零缺点的鸽子,正是血统改良矫正的结果。当年刘秀龙先生谢绝朋友盛情相赠的一羽美伦异常狄尔巴鸽,正是因为太过漂亮却是一羽杂交鸽缘故。
其实这些道理稍有些悟性的鸽友都会明白。只是这其中的度又该如何去把握呢?董先生对外系鸽里那些身型粗短,但却是尖咀,弧形头(特别是橄榄头、克头、圆头)的一类鸽尤为看重。在国鸽中这类鸽一定是灵巧活泼身轻肉软一类,而在现在几乎千鸽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