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特别推荐文章,感谢武书泉先生为我站撰写此文!中信网独家首发文章,再次严正声明:尊重作者知识产权,未经我站及作者同意,严禁他网转载!并蔑视假借他人鸽舍名义偷窃我站文章的行为!
序:知而不言为不忠——韩非。
调研离不开各项统计,我们尤其需要这些统计,做为爱鸽人,多数同好持了一颗想科学的心,却又不得不怀疑:信鸽文化在中国,是否还是一门伪文化?
当然,我并非在抹煞那些我们所尊敬的前辈为此做的大量工作,而且我对于他们里程碑式的成就一向是赞赏有加,他们在中国信鸽走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于实际性的细节操作,于理论性的专门文章,在种、训、赛、养、育等诸多方面都真正去付诸挖掘开凿,这是很可珍贵的“老底”,现在的“鸽文化”正是由此延伸借鉴来的。
“文化”这个词用于信鸽可能用大了,因为“文化”本身有太多的内涵和概念,对“文化”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仅世界各国被列入权威论著的就不下160种,甚至有认为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种定义,常理我们都知道越是概念多义性的东西其实它越没有定义,可确知的仅是它包含有思维方式、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以及科学观念在内,我们把信鸽当文化,其实就是小而化之的科学观的体现。这一点是必须要弄明白的,起码该了解这个大的背景。
除此以外,把鸽界对信鸽的全民琢磨和科学划等号,也是为时过早的。像德国瓦季卡博士所说他们数年前已着手将基因研究导入信鸽领域,如其所说,欲通过鸽子的羽毛和血液的DNA测定找出它的亲鸽,这一说法,已经暴露了科学在鸽界的适用性就当前来说毕竟有限。瓦季卡也仅是通过机械的比对来达到目的,这是有深层原因在内的:科学的正确带有相当大的程序性和机械性,它通用于所有的同一现象,而信鸽有极大的偶然性,什么情况都都可能发生,所以性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摸彩,这是两者很难天人合一的原因之一;其二把信鸽作为大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于人情于事功意义乏然,所以也是不可能的,纵有高深的专论,也是在科学的精神下所点到的皮毛,反正信鸽进不了大科学的门,这也是实情。
通过以上这两个背景,鸽界所处的现实就是问题只有咱们自己人来解决,读到这个地方,有人会质疑了,这不是作弄人吗?科学家不管,大文化又不算,既如此不登大雅之堂,还扯什么“文化”、“科学”的谈?不是的,疑问升起的地方也正是摆脱疑问让它脱胎换骨形成知识的地方。百川归海,有容乃大,零星的知识被堆积被整理被分门别类渐渐就会自成一统,这也就是文化的由来。
这是说点题外话,咱们国家引以为荣的五千年文化,也是一点点堆积一点点整理来的。说五千年文化是因为以前没有记载,所以没法往进算,因此好多学者说咱们说自己的五千年文化是谦虚,其实远不止5000年,但因为没有相关证据,所以只好说5千年。中间可以看出来,这里也有科学的态度在,另外也说明,文化是不能没有文字记载的。这一条是中华民族抱着的一个大亏,将来还不定抱多少年,反正这个缺憾没得补。台湾著名学者南怀谨在他的《论语别裁》中就此发表评论: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是自我毁灭,后代就无法考证。反面的例子他举了古巴比伦,古代波斯,正面举中国,说中华民族历经数次外族入侵而不倒,所赖得正是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得比较好,这一点从做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现在对原始佛经文献的保留的质、量均不如我们中国来看足可窥见一斑,而反面举到的民族也是因此走向了灭亡。
回到养鸽赛鸽上,要好好学习,要天天向上,也一样离不开应此而生的文字。目前的信鸽事业空前繁荣,国内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显现了这个泱泱大国稳定的商业运作和发展优良的经济底蕴。在此基础上,中国信鸽界可以说一路连珠炮,一声又比一声高。国家赛是因内赛事的拳头,参赛鸽之多无可与之争锋,九百万的沙场,三个赛区的鸽王,除了老外处汲取的一点血液,致胜的心法往往来自鸽书鸽刊的点化和鸽人平日管理的一些点滴悟道,而这恰恰是鸽友最需要的——老外的铭血有得买,但他有不肯兜售的鸽经;有的平民鸽友自学成才白手起家,没有付铭血的邮资而大冠军照拿——足见对鸽子的认识——这里的认识和篇头的“全民琢磨”(说成“鸽民琢磨”更对),和所谓“鸽文化”是一致的,是真正想赢的第一步。
有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