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信鸽界提到我国中、远程赛鸽以及超远程信鸽统称“国血”,并习以为常。有的文章还煞有介事的说,就是外籍鸽,只要在我国下蛋,所出之后代吃的中国食水、在我国长大,就是“国血”。而且这样的文章在网上亦无人质疑。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不妥。故对国血称谓说,提出异议。而“国血” 这一用语因涵盖面宽,确实不周密、不科学,还可让人产生歧义。“国血” 是广义用语。“国血”,者,中国鸽也,它既包括信鸽,也包括观赏鸽(如我国的“两头乌”、“喜
鹊花”)、源于本土的传统的土鸽、甚至菜鸽(谁能说这些不是中国鸽,不是中国血?而且是正宗的“国产”!)。按生物学分类方法,将动物按类、纲、目、系等次序来排列,对鸽子也适用。鸽目以下分为家鸽、崖鸽、森林鸽等种类。种又分为许多亚种。
我们常说的品种,实际上是亚种。就信鸽而言,它是家鸽范围内的亚种,属信鸽品种。而信鸽又可分为许多品系。(品系是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在遗传学上指经过若干代近交繁殖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的后代。)试问:“国血”在赛程上能分吗?能说明是何种赛程的信鸽吗?是中程(千公里以下)?是远程(千公里)?还是超远程(两千公里及以上)品系?(国人一般是指远程和超远程)而“国血”的笼统提法,不能确切说明我国信鸽属某个赛程的“品系”。(“国血” 也不能称为品系)比如,林波尔系就是100至700公里快速鸽系;“戈马利( 电脑) ”就不擅飞长程, 是中距离鸽系。而“狄尔巴”就是千公里远程鸽(并能适应恶劣气候)鸽系。如以“国血”指我国二三十年辛苦培育的“超远程”。
那么,不是将我国短程、中程、远程(千公里级)信鸽排斥在“国血”门外?还有,我国的观赏鸽和其他本土鸽能说不是“国血”?能将其视为外国鸽吗?因此,笔者以为,今后似应用品系(我国未形成品系前也可暂用“品种” )取代“国血” 较当。比如引进什么品系(品种)所出下代就直呼其“种系”或“血统”即可。如果我们引进林波尔系赛鸽飞出成绩,不谈林波尔而讲“国血”,恐遭“洋人” 非议(因目前用的“血统表”上父、母鸽非填不可, 但父、母鸽均是林波尔作育)。目前鸽刊、信鸽有关网站的信鸽广告,以及公棚拍卖的中、短程优胜鸽特别是冠军,有几个不是外籍鸽?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命名品系>>(<<中华信鸽>>1988 年第11期) 一文中说, 应当“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笔者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他说,“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名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故需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张亮能老先生说,李梅龄培育出“李鸟”,今天,纯种“李鸟” 已影踪全无,但有的有名次赛鸽有“李鸟” 血统。(见《培育新品种 改良老品系》;载《中华信鸽》1986年6期)这是“李鸟”后继无人接棒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而现在,我国信鸽界有李梅龄、詹森、林波尔这样一生致力于培育出独立品系的育种大师吗?我们引进优秀外籍鸽不少,但尚未培育出遗传稳定、赛绩一直突出、世界公认的品系。王伟克先生说,“李梅龄引进‘德国乌’,不几天就培育出‘李鸟’,美国引进法国的‘西翁’,形成了‘海斯曼西翁’、‘休曼’(休门)和‘戈登’ 品系的出现。” 他十分尖锐的指出:我国信鸽界“育种意识和育种能力低下”,“我们的优势和特长还是引进。‘李乌’ 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鸟’ 树立起来”。他将我国鸽界缺乏育种家而一再引进的现状形容为:“外籍鸽转卖流水线已在大陆安装完毕”!(《探索中国赛鸽事业的国际地位问题——笫三次‘浪潮’ 中的反思》;见《中国信鸽信息网》王伟克专栏)他大声疾呼: “要尽快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已的”、为世人公认的“赛鸽品系”。
为此,我们必须有选择性的引种、特别加强和重视育种!中国也应该有中国式的詹森、林波尔、霍夫肯、狄尔巴……(以培育者、接棒者姓名命名)。
三、洋为中用,培育出中华全能型快速鸽
信鸽比赛是体育竞技活动之一。“英国的马,荷兰的牛,比利时的鸽子,德国的狗”,这是众所周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