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数量超过倒台数量的现象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换言之,大众对终究公棚和地方协会公信力方面伯仲难分的整体认识,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目前的赛鸽公棚,首要的任务是突破传统文化在信誉方面的严重缺失,还要突破公众对所有公棚的一概性笼统性不信任,安身立命,站稳脚跟,创出诚信品牌,博得大家的另眼看待,最终渡过难关,以适应的数量生存下来,在中国大陆(台湾省不适宜办赛鸽公棚),以罕见的方式和极小的概率获得良性发展。
同时兼营种鸽项目的公棚或纯粹的种鸽棚,其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因为中国人比较实际,你单纯宣传种鸽的质量与来源,他们轻易不为所动,实践中体现,是公众对实战鸽舍最新的战绩比较感兴趣,对赛鸽公棚众目睽睽之下取得的赛绩比较青睐,愿意按照各公棚赛罢直接进行的拍卖,参考选手鸽来源鸽舍的知名度加以评估,进行种鸽的引进。这种现象值得公棚尤其是兼营种鸽买卖的公棚,以及单纯的种鸽舍在商务经营时参考。
三、中荣信鸽文化育种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其名称当中就能清楚认识。我对中荣的发展志向和内容是很钦佩的,这方面并没有改变和转变,也没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认为的。实话说,中荣的志向和理念,不象中国人的理念,有些超中华意识,甚至特别像大陆“文革”时期那些特有的不着边际的所谓“豪言壮语”,类似世界怎么样,中国就一定能怎么样,甚至世界不能怎样,中国却可以怎样的豪爽语言模式。但是中荣的理念和做法,与我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实际上很相似,很一致,就是从数前年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发展沿革来看,中国人的意识和思路已经顽固地形成了窠臼,一成不变。我信奉“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像中国人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的信条,这主要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意识有根本的改变后,事情才能有质的变化。中荣的赛鸽事业发展理念,与我的这个信条十分地吻合,难得地吻合,所以我最初见到中荣总裁林信涌先生宣布此理念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届中荣论坛时,我的发言听起来不像是赞同中荣的理念,主要观点是我认为中荣的林总选错了实验地点或者实验基地,在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都不是赛鸽育种的风水宝地,这已经为无数事实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所证实,我是提醒林总和规劝林总,既然有如此神圣和如此雄略的独特意图,在世界上选哪里做实验不比在中国优越?如同中国人在南非公棚拿个好名次,其实际影响胜过在国内任何一个公棚获得的冠军。经过后来又反复交流,林总的信念异常坚定,我还体会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既然中国人生物育种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异常欠缺,我偏偏就要在中国人的眼皮子底下烧开这壶最难烧开的水!从个人意向个人禀性方面,我承认我不能说服林总信涌阁下放弃此前的决心、意向和愿望,当然,也不能阻滞他前进的脚步。实际上,让他的这项事业完蛋,也不是我的愿望,至少出发点是好的,是健康的,但规劝的方式和语句最初不甚适宜,这是客观事实,不过林总对此宽宏大度,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既然林总执意坚持中国版本赛鸽育种方向并不倦追求,我等钦佩之余,理应给予诚挚地、有价值的建言。
四、数年来,中荣一直体现自己是个以赛带育的运作发展方式。如果说育种是中荣的最终目标,则公棚式寄养比赛就是中荣的常备方式、理念运作的外在表现以及展示过程。几年下来,我认为中荣的运作效果不太理想,这多少影响中荣最终目标的实现速度和质量,我想中荣的林总并不想避讳和掩盖这一点,今天召开中荣第二届论坛,我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包括以上,这也显示了中荣的坦诚和胸怀。我想说明,这次论坛,不是要抢救式的做点什么,力挽狂澜于既倒,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症结,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既然中荣的日常运转方式是所谓公棚形式的或着称类公棚形式的,我们可以借用现时公棚的现状来加以说明和比对。从数量上说,大陆范围内赛鸽公棚已经十分拥挤了,中荣夹杂在里面,虽有不同的理念与目的做为号召,但实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冷静看来差强人意。反而,一般公棚的负面因素,却能轻易地强加在中荣的头上,有口难辩或百口莫辩,呈现得不及一而失之逾二,很不划算的。也严重影响事业的进程。
作为一个经营方面的外行和准外行,基于友情也好,基于事业心也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好,今天来到这里,还是想趁这个机会说两句话,既然目的是健康的,也需要表白证实一下嘛!先假定中荣就是一个公棚,或者借用公棚的模式运行,也要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商业基本规律,否则怎么在公棚泛滥的情势下突围?中荣怎样在漫山遍野的公棚旗帜中独树一帜?怎样顺利利用寄养比赛这种形式顺利发展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