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耐力鸽得以保留的一个有力原因,但仔细分析,当今公棚运输条件便利,天气持续不好可返回择日另赛,欲彻底避开恶天候,完全可以做到,终究是短程快速品系沾光。有的鸽友建议开设放翔千公里比赛的公棚,我想这样的建议恐怕难以实行,因为幼鸽具备千公里竞翔能力,基本上要在一周岁以上,公棚用这样长的时间养育赛鸽,费用大,意外多,收益也不会翻倍,还不能赛多次,一举数不得,没有人愿意办。严格讲,千公里还不是远程超远程,即使放飞千公里,也不能直接挽救远程超远程赛鸽。倒是公棚运转方式太一致了,我看有一个一致的缺陷:千篇一律都是预赛决赛打两次,千篇一律都是三百、五百公里,两次短程赛,性质完全一样,意义重复。其实即使最近直接引进的外籍鸽种,有的品系就擅长600——700公里,或者700——800公里的距程(譬如考夫曼系和林伯格系的“全能”),我一贯认为五百公里比三百公里好飞,建议公棚预决赛搞成500公里、600公里距离,或者500公里、700公里距离,可以充分体现出鸽性来,难度其实没有增大,果真有的公棚这样带头改制,敢送鸽去公棚的鸽友数量很有可能增加,届时公棚的收鸽数量相应会明显上升哩!公棚的“损失”,不过几百公里的汽油费而已。不过这样的改变,对于远程超远程鸽系的生存状况,并非是一种福音。以上也是笔者对网上鸽友意见的一种探讨性回答。(2004年5月4日)
原载上海《环球赛鸽科技》总第3期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