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们都懂,赛鸽育种操作方式就是那几样,连直观明了的育种模式图都能画出来,再没有什么“窗户纸”可以捅破的了,为什么我们的“国血”产生还是不顺利呢?国血与准国血的名声身价还是不能与外血比肩呢?既然如今洋血的来源渠道如此畅通,还有培育国血的必要吗?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参赛鸽友,搞育种比较困难,种鸽少,队伍力量单薄,虽知道近亲繁殖育种等基本套路,真正操作起来会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观我们近年所建的一些赛鸽公棚兼种鸽棚,从规模和硬件上看,比欧洲竞翔发达国家的鸽舍条件已经超过许多了,可人家数十年不辍地输出优质种鸽和赛鸽,我们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出大进,吸收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鸽子驯养打比赛,是万国赛鸽暂养处,养的、赛的、丢的、卖的,年年循环周转,奶妈抱孩子——都是人家的,吃百家饭,吃“过程”。不育种,不培养,即使挂“种鸽舍”、“种鸽场”的牌子也是引种转卖,没有自己的“亲骨肉”。十几年了,还没有转到育种上去,是意识还不到位吗?是认识还不够深刻吗?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导致,我们普遍的对麻烦的育种领域不愿意涉足,无例外的都显现急功近利的民族文化心态,要求“来得”快,要在经济效益上立竿见影。我们才十几年,台湾省已经几十年了,过程、动作、形式、结果,何其相似乃尔,都是中国人,都是一样的历史渊源文化熏陶,不是巧合呀!
我们曾经差一点又搞出国血鸽来,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几年,大陆在台鸽使用方面曾很有收获,如果说台鸽是外血子一代,那么台鸽的后代,许多还是杂交的后代,成绩相当的好,说明外血子二代也并非一无是处,况且这样的子二代曾经数量极多,如此延续下来,岂不……两个原因要了这些“准国血”的命,一是实践证明台鸽的后代质量不如外环鸽子一代,哪怕那外环鸽是“天落鸟”;二是台鸽的质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于是逐渐被鸽友们弃用,原因不细说了,这样的结果则不是偶然。不断地引进国外种鸽,繁殖的第一代,感觉沾到的“种气”还比较多,实践中感到比较好用,后面几代就哑巴放爆竹——“散”了,不好收拾也不好摆弄了,逼着我们回头再去找国外的种鸽。也有的鸽友操作第二代、第三代外血种鸽后代,成绩依然理想,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我们总感觉外血种鸽的子一代和子二代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坎”。我们的新国血鸽系产生注定不会轻松,也注定在短暂的时期内不能有理想的进展。我们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诸多不利因素掣肘,使我们在赛鸽育种方面始终步履艰难。换一种思路可否?如今世界上
德国牧羊犬和拉布拉多犬是性能很好的工作犬了,还有必要硬是拒绝使用而去倾全力再培育一种性能绝佳的未来“没影”犬种吗?中国人民和中国的赛鸽爱好者们富起来了,这必须要用育出赛鸽新品系来证明?中国不是或暂时不是赛鸽育种和输出大国有什么丢人现眼之处?中国先做一个优秀赛鸽使用大国,赛鸽竞翔活动发达的大国有什么不好?赛鸽育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水”未到,育种的大环境及基本条件不具备,靠呼吁,靠呐喊,靠运动,靠行政手段都不能奏效,其实,暂时没有根儿红,苗儿正的国血鸽,不是我们赛鸽竞翔活动健康发展的真正障碍。
(2003/12/27)
① 注:斩字在此处是截止、停止、中断和延续不下去的意思。
本文原载《中华信鸽》2004年第2期,杂志将副题改为“兼议国内鸽坛的‘一世而终’现象”。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