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购一只某某品系的铭鸽做种,拿回来叮当一弄,立竿见影,立即取得了冠军,皆大欢喜。这事可能不假,但冠军只有一个,敢问冠军的同巢鸽哪里去了?是同赛次亚军么?还是没有归巢?同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嘛!下一窝的同父同母平辈表现如何?这一路共出了多少羽?是否个个精英?大家都宣传冠军,没有人傻到细列家谱的地步。出一只冠军,光环已经笼罩了全棚,老少三辈,封妻荫子,自己不吹,别人也捧,轰动效应,掩盖了一切,给人以名血之后代,名不虚传,俱皆冠军和冠军胚的印象,“一招鲜,吃遍天”。超远程回来了一羽!名次好(一共回来没有几只,名次怎么会不好?),高价买下!有平辈吗?买下!爹娘在吗?买下!对不起,买不下,为何?爹丢在300公里,娘放500公里未归巢,同巢姐妹兄弟,一起上路至今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成比例啊!名血之后代,凭什么就能一鸣惊人?凭什么必须一鸣惊人?好与差都有可能。凡鸽刊就有“群冠录”、“名人谱”一类的栏目,主要宣传名人铭鸽,大家也爱看,看后务必琢磨,既要钻进去,也要撤出来,前思后想,自个心中有数,得出自己的结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对比思考。不能看一篇文章让人牵住一次鼻子,自己赶紧对号入座,跳进去充当一个一模一样的角色,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过程,不如愿便痛不欲生,怨天尤人。片面理解冠军鸽的产生过程,自己误导了自己,跌入自己挖的误区陷坑,人不误我我自误。看皮影戏、木偶剧,哈哈大笑之余,要想到半透明屏幕后面的驴皮道具,想到木偶壳子里头的人手和错综复杂的操纵线,还有扭捏作态的配音。
总之,要做一个高起点的,头脑冷静,有分析现象,解决问题能力的养鸽人 ,不断地学习,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既要有成绩,又要有经验,还要创新,克服我们民族文化中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弊病,将中华赛鸽竞翔科技水平和竞翔文化水平推向前进。
(本文原载《安徽信鸽》1999年创刊号)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