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它们体内的磁粉应该早就排出去完了,为什么还会放 9丢 5而有所“影响”?笔者倒认为,那其实不在于体内是否有磁粉,而在于这些幼鸽早期一直受体内磁粉的影响,不能在应该感受鸽舍环境磁场的最佳时期感受自然磁场,造成部分赛鸽对巢地磁场的认知不够坚实,放飞丢失在所难免。当然这个推理的前提是,鸽子也必须像人类一样,存在“适龄教育”的最佳时间问题。
从另一组14羽仅丢失一羽的实验结果中分析,它们要比前一组早20多天喂饲磁粉;当然也早20多天,即在鸽龄为一个月又25天大内停止食用磁粉,除去几天的排空磁粉时间,约二个月龄大时完全摆脱了磁粉的影响,开始学习感受巢地自然磁场。
依据百日龄(三个月大)幼鸽赛完全可以训赛到 300公里的事实,可以认定鸽子的最佳“适龄教育”时间的确早在3个月龄大前就已完成。 而 9羽一组的实验鸽完全摆脱磁粉影响的时间毕竟超出了这个范围,学起来是不是就会显得笨拙些?不然就再没有其他可信服的解释了,以首关赛就丢失55%的超大概率,与他们这些养鸽人的身份极为不符,鸽质太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由此也可以认为,文中“因吃了磁粉之后,打乱其原来磁场感应能力而迷失”的这一新奇发现对于幼鸽来说不完全正确;这不是打乱,而是根本感受不到或错失了正常感受环境磁场的时间!因为它们自始至终都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巢地磁场概念,又从何谈起打乱?这句话只适用于成年鸽,成年鸽喂饲磁粉后才会形成“打乱”原来的磁场感应现象。
三、实验设想上的一个疏漏导致了无意义的结论
“实验”报告在扩大更多地区的实验羽数后,得出的另一条结论是:“鸽子吃不吃磁粉与迷失没有什么相关”,这实际是个失败的、未达到预期目的的结论。笔者认为,导致大羽数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在实验本身,而在于实验设计上的一个疏漏所造成的。这个疏漏就是忽视了不同地区磁场差异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由早几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对鸽子定向能力实验的报告中,我们已知,鸽子是否采用磁场定向,与其出生地的磁场变化强度有关;磁场梯度变化明显的,鸽子一开始就会感知、注意到这些磁场的变化,并利用它定向;磁场梯度变化平缓的,鸽子忽略磁场的存在,改用其他方式定向。
由“实验”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实验是在13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的,谁也不知道这些地区的磁场差异到底有多大,具体有多少个地区适合鸽子应用磁感器官定向的不可而知;还有多少个不能让鸽子应用磁感定向也不可而知,所以不用实验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不同起点标准的实验通常只会得到及其混乱和无什规律的失败结果。换句话,这个不选择地点、随意扩大实验对象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探讨鸽子定向之谜的实验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然而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原因之一,就是鸽子可选择定向、导航的方式太多,被用于实验的鸽子之间也绝对存在着某些差异,很难使用排它法进行专一的实验。所以一个地方实验者得出的结论,往往换一个地方或方式实验,结果又会有所不同,令探索者迷惑不解。
四、实验到底证明了什么?
事实上实验已经证明了给鸽子加磁是项有益的尝试,不管是否会对需要或不需要加磁的赛鸽之感磁器官有否帮助,单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强健鸽体和增加耐力来说,对提高比赛成绩的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和值得一试的,只是食用或使用时,切记“事勿过量”、“物极必反”的道理,要适可而止,悠着点来,初始发育期可以使用,“学习”和“开窍”期不要使用,赛前更不能使用,免得弄巧成拙。
五、磁应用的其他技术
将磁的一些特性应用在赛鸽身上的技术还体现在测量上,最早是美国发明的“雌雄鉴别器”;而后笔者从这项发明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测鸽器”,准确一点应该叫“运动能力测试器”。去年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许多年前,欧洲一位鸽友的舅父在给鸽子配对前使用“小刀”在鸽子身上量来量去,他承认其舅父最后配对的鸽子出赛无不所向披靡,只是他本人不开窍,以为是舅父在虚张声势;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