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鸽》杂志选定支撑自己发展的特约撰稿人群体,大约是在1996年前后,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作为《中华信鸽》的一名老牌的忠实读者,感觉杂志确实是受益者,多年来,正是这支基本的赛鸽文化部队,源源不断地为杂志“上传”稿件,伴随杂志的进步与发展,辛勤笔耕,功不可没。杂志的成熟,也得益于广大撰稿人与编辑人员密切合作,心血交融,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至今日,《中华信鸽》杂志的固定撰稿人已达26位之多,实力雄厚,令人羡慕。从读者的角度看和说,这支队伍应当是兵不贵多而贵于精。实际上,大名仅在杂志扉页上永垂不朽,而多年来未见只言片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影子撰稿人,即有多位,粗粗一数,大约占总撰稿人数量的30%。还有的撰稿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年到头没有产量,不见收获,论说名头着实不算小,却是拿不出多少硬通货来,江郎才尽?徒有虚名?撰稿人的职称,印在杂志上一年出现六回,交不上什么作业,反倒成了负担和压力,这类撰稿人,大约也占总数的30%。明眼人看得出来,滥竽充数的暂且不论,笔下羞涩的几位正宗撰稿人,业绩明显不如一些思维活跃,笔耕勤勉的“在野”撰稿人。正是这些个没有乌纱的作者和多年来支撑杂志天下的,约占总数40%的、功力过硬的撰稿人,与时俱进的伴随《中华信鸽》穿越了成长的风风雨雨,想来令人肃然起敬。
无论是否明媒正娶,上镜率高的,未必就是好,文章有数量更得有质量。有的撰稿人觅得捷径,引经据典,文源看上去永不得枯竭,且将其命名为“两经一牌”式撰稿人。两经谓之《
黄帝内经》和《牛马经》,都是祖国医学之精华,只是一为医人的,一为医畜的,反正人畜一理,大差不差,牛马比君子。将书中的人和畜,一律改成鸽,移花接木,巧夺天工,至于鸽子能否饮得了那苍术、辛夷、甘草、山萸肉配伍的药汤,关我屁事。养鸽人有几个懂得汤头歌诀十八反的?能糊弄得了杂志编辑,我就源源不断地在杂志上给天下鸽友开方。一牌谓之月份牌或称台历,一年365页,每天一例菜谱或者幽默笑话,就选中外笑话的那一种,将涉及到的动物想尽一切办法换成赛鸽,将笑话中的男女俱皆指定为养鸽人和他们的
老婆,一期杂志寄去“竞翔笑话”五则,一年不过才消耗30则,即使同时给数本杂志供稿,也是供大于求,地球年年转,台历年年有。气定神闲,呼风唤雨,小可坐收轻松搞笑,“创意”出名之利。于今讲究中西医结合,咱就两条腿走路,买它几本有关家禽饲养、禽病防治的大路货农家致富丛书,将主角鸡鸭一水儿换成赛鸽,整篇抄送,每三、五年循环一遍,妙不可言呐!令人感叹真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秘诀是送稿须注意季节时令,行话叫做时效性,即三伏天往杂志上整绿豆汤,三九天让杂志登辣椒面,哄死人不偿命呗!此等撰稿人,实则是转稿人。杂志编辑仍给予篇幅刊载,我看等于提供给蒙古(猛蛊)大夫一个施展花拳绣腿的舞台,鸽界读者的眼睛是亮的,鉴识水平日见提高,投机取巧的文抄公辈,估计抵抗不了多久。
有的撰稿人多产,文章一看也是地道自家货,在圈子里有相当的知名度。但依据文字功底的扎实与否,也分为两挡,底蕴厚实的,虽文章不能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但文笔流畅,立意明晰,主题意思每每能顺利传达给读者,当然文章的影响力和作者的知名度都能稳定地、持续地提高。实际上撰写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和进步的过程,发展的顺利与否,关键在于态度,自己对个人能力有准确恰当的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读者有基本的尊重,对自己的文字产品负责。不然,即便是洋洋洒洒,长篇累牍,却落个捉襟见肘,漏洞百出的结果。譬如《中华信鸽》2003年第2期上,有一篇撰稿人的作品就出现用词随便,生搬硬造,晦涩怪异,语句不通,通篇充斥“非典”语言的现象。讲到鉴鸽,说“好鸽子是否可以有规律可寻(循?),是不是看得出来,这历来是鸽界争辩不一”。句子前后不搭配,用词不当,基本功差,遣词造句随意,句子意思不完整,不了了之。类似的还有“因为认识论告诉这样一个真理:事物是可知论的”。“艺高人胆大,心诚眼明手快悟性是为”。“成为众品(口之误)皆碑的‘失格鸽’”。失格了,还有什么口碑可言。一羽鸽子迟归,竟然被界定为“无法估量的悲剧”,真是耸人听闻。“生活上的饮食、饲料变换了,生理物件必然随着各种营养指标成分都改变而改变。”就一句话,错误累累,饮食就包含着饲料;生理物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