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天地》杂志千禧年集中刊登了信鸽育种方面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举措,对一个信鸽竞翔大国同时又是信鸽育种弱国来说,它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是很宝贵的,功德无量。但是,说到它的作用,我认为通常会与以前竞翔杂志曾经举办过的类似讨论和研究一样,甚至和曾经召开过的专门信鸽育种会议的结果一样,即: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结果再次显现,缘于眼前的时机和条件下尚不可能有结果。话不能说绝,近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
我想,我们是否别再厚着脸皮奢谈什么中国信鸽名种“红血蓝”、“戴笠鸽”了,因为这些古老的信鸽品种性能再好,不也是在我们的手中消失的吗?保种毕竟比育种要容易一些,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怪谁呢?同时再酸溜溜的提到某某国还有中华名种鸽的踪迹,某某国对中华名种鸽的重视,现今某些名系鸽的育成含有我中华名系鸽的血统云云……类似的说法有许多,决不局限于竞翔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的一种自然表露── 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中国: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就源于中国宋朝民间的“蹴鞠”,一种类似毽子的玩意儿,宋朝宰相之一的高俅(《水浒传》中有详细介绍的),就是玩这个的高手;电影则起源于中国北方流传过的皮影戏,影人儿用驴皮制作;虽然全球范围最终没有把这两项发明归结到中国人头上,但我们私下里明白,也陡生出一定量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尽早出现有推动作用。
决不要小看一切发明创造都含有中国的部分“血统”这件事,它使得我们无论由国外引进何种东西,一想到这东西已经掺有我们自己的成分了,使用起来、享用起来心里面塌实。上海的李梅龄博士引进“德国鸟”,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中国品牌的李梅龄系信鸽,本身没有什么,那德国鸟身上,原本也流淌着中国“红血蓝”鸽的血液也说不定,或者就咬定确凿含有,谁能证明一定就没有?所以说我们的心地很坦然,“李鸟”即使是由德国鸟和比利时“鸟”育成,也不过是中华名鸽血统的回归而已。类同原产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麋鹿,就是因角象鹿,头象马,身象驴,蹄象牛而被称作“四不象”的,因为家乡人口日渐密集,连野兔都几乎不能生存的情况下,在原产地绝迹了。少数的种群,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生活在北京南苑南海子皇家猎苑里。清廷腐败,战祸连年,四不象大部分死亡,仅剩的少数几头,“八国联军”掠去,麋鹿在中国也绝迹了。1956年,我们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从英国换回了几头,四不象回归祖国,再造种群,现集中饲养在江苏大丰沿海滩涂──过程不管它,结果总归是好的。
不过,自从李鸟育成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了,国际上竞翔鸽品种从外观到性能,有了长足的发展,象美国与前苏联的战斗机,经历了好几代。我们自己回过头来看看,只有一个李鸟,其实,现在连李鸟也没有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即使全世界的名系鸽都含有中华血统,我们也感觉这种现象不太好交代,似乎是没有说服力,好象七、八十年总穿着这一件小褂,连脱下来洗洗的可能都没有,现在,小褂也穿破了┅┅回想起来,我们既为李梅龄先生庆幸,也为李先生后怕,幸亏李大师高明(要不怎么叫大师呢?),几年之间,让原本也是五花八门的欧洲“鸟”,在自己的手中,迅速统一了①羽色,②眼砂,③外型,④竞翔性能。即使中雨点“759”雌鸽三次征服天津──上海近千公里的赛距并叠获冠军,也不受“诱惑”,坚决将浅羽色鸽全数赠送好友黄钟先生,自己只留下深雨点鸽,这才有了至今唯一的中国现代竞翔鸽品系李梅龄系鸽,否则,我们将连“小褂”也没的穿。证据多的很,比方说自李鸟之后,诸多条件最逼近李鸟的国内信鸽系群,是出自苏南沪宁线上的“G绛”。可以说,凡李鸟具备的种系条件,G绛也全都具备,再假以时日,G绛就是新的李鸟或者第二个李鸟。事实上,G绛种群作为品系已经被承认了。接下来的情形是,十个鸽友里面,有一个为G绛欢呼,有九个给G绛找茬儿,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信鸽育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还有个不完蛋的?以汪顺兴先生为代表的“吴淞”信鸽种群等一批中国信鸽优良群体,应该说基本上达到了种系的要求,惟种群外观的一致性方面,尚有差距,千万不要小看这点差距,中国人做事自己虽不认真,要求别人可是极端严格的,又特别挑剔,外表的不够统一,在中国就可能是信鸽种群永远也成不了品系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统一了还不一定得到承认哩!所以,G绛的结局,“敲锣的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了”,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国情”的环境原因,应该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外籍鸽洋品系确实含有或者确实曾经含有中国古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