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培育理论指导,许多变异形状相似的同种家养动物个体,也会在主人本能的相似形状交配朴素原理引导下,完成哪怕是异常变异和病态变异家养动物的性状固定,只要能顺利繁殖和病态不是严重到不能生存。经过远缘杂交,处于病态或弱势状态的家养动物亲本,其后代会利用杂交优势缓慢提升体质和生活力,在特殊性状不被改变的情况下,能形成一种毛羽颜色呈病态显现但本身足够健康的新品系,新品系新就新在毛羽颜色的不同。当然,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固有毛羽颜色只要发生变化或变异,就是病态,绿孔雀演化出蓝孔雀,绿黄相间为基本色的
虎皮鹦鹉,演化出蓝白相间和嫩黄色羽毛的羽色变种,都不是病态。但是,就概率来说,家养动物最普遍的毛羽色彩变化,就是白色。赛鸽爱好者之间经常传告:我棚中灰色或雨点羽色,甚至黑色的赛鸽,配对繁殖出纯白色的后代!若是绛色的赛鸽配对,后代出现白羽的概率更高,不过,绛鸽的白羽后代,羽毛往往不够纯粹,好带有红色的杂斑。至于鸡、鸭、鹅、猪、羊、马、牛,兔、猫、狗、鱼、金丝雀……举凡家养的动物,不出现白色后代是不可能的,尤其可以大量繁殖的家养动物,按比例,白色后代出现的数量已经不罕见了。个别出现的白化个体,可能是虚弱的,较大数量出现的白色毛羽个体,可能有健康的,只是色彩变化了而已。驰名世界的白色肉鸡品种“白洛克”,就是从原产美国的、羽毛呈黑白条状相间的兼用型洛克鸡种中直接选育出来的。原种上一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输入中国,称“芦花鸡”,很有名气的。但芦花洛克在美国能选育出白色的洛克肉鸡,在中国就永远是芦花鸡,直到品种退化或淘汰(命运多么象“李种”等“国血”呀!),这是中国和美国多如牛毛的各种差别中的一种,笔者不愿意将这个话题展开,因为与本文主题关系不直接。成千上万的白洛克鸡群中,总是有几只芦花羽毛的个体出现。即使是刚刚出壳的白洛克鸡雏,在一片鹅黄色的群体中,呈不协调的灰黑色、将来一定要成长为芦花羽色的鸡雏,已经分外明显了。这是变异!逆向变异,原本已经固定了羽色的洛克肉鸡,少数个体出现羽色变异,变回其先祖芦花洛克鸡的羽毛颜色状态上面去了。我们称这种现象是“返祖”,或“返祖遗传”。将芦花羽色鸡种中,很容易出现的白色变异个体挑选出来集中繁殖,将迅速形成一个白色洛克鸡新品系,因为色素沉积影响成长速度,所以不沉积色素或者很少沉积色素的畜禽品种,生长速度快。这个规律直接或潜在地制约着,使人类培育的肉用畜禽,白色的品种居多数。拿肉鸽来说,产于美国的(又是美国!)银王,落地王著名肉鸽,羽毛都是白色,绝大多数肉鸡的羽毛也是白色。中国除外,世界著名生猪品种,原产于英国的约克夏、巴克夏、原产于丹麦的兰德瑞斯(长白)、以及苏联大白猪,都是白色的。独霸世界近一个世纪的意大利“来航”蛋鸡,羽毛纯白,生长发育速度极快,120天即开产。
同理,白鸽或白赛鸽的产生,并不困难。但是应该有两个分支——由白化病态个体发展而来,以及由正常的白化变异后代固定繁殖而来。即使是突变,数量极少,也应该有这样不同性质的区别。中国“国血”家兔毛色的大宗,或者说中国本地家兔的代表色,是纯白的,红眼睛(没有色素,与白鸽的“牛眼”同样机理)。但是中国本兔的生命力极强,繁殖力惊人,决然不是虚弱品种,唯生长速度缓慢,从中国本兔中选育出来的日本大白兔,个头与生长速度均有明显改善(该死!又“宠洋媚外”了)。总结一下,对家养动物的白化后代或白化品种、品系,不应一概而论,要辨证的、有分析有检验的对待。原来,我对白色赛鸽的认识流于一般,深化分析不够,多强调了白化导致退化的一面,忽视了正常变异的层面,与实践和实际结合也不紧密。现在应该强调,白色变种既有弱化的,也有正常和健康的,如此才如实地反映出白化家养动物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趋势。即便由弱化白色个体为源流发展而来,也是有提纯复壮的成熟操作方法使之健壮起来。在天津看到的、来自不同渠道不同国度的白色赛鸽,特别是若干已经取得优异赛绩的白赛鸽,我想,它们是健康正常的,它们的演化发展过程,也是健康正常的,面对现实,应该做实事求是的交代。这样才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实事求是的精华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分法”。
中国的,曾经繁盛一时,令人眼花缭乱的观赏鸽品种,绝大多数羽毛是白色或者主要是白色,说明我们喜欢白色鸽子的传统习惯,由来以久。将这种偏爱移植到赛鸽运动中来,当有许多人喜欢白色赛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这撩人的语句,美好的意境,是“清晨放飞一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