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发达,后躯有力,背部丰满平坦,尾羽紧束,耻骨多数收紧状况令人满意。一句话,即使是有色赛鸽,具备这样的体形也是比较难得的了。除了羽毛是白色的,其他指标应该说和有色赛鸽一般无二。我最留心白鸽的羽条,因为灰鸽和雨点鸽的夹白条,以及绛鸽的淡色羽条曾经都容易磨损,全白色的鸽子羽条经常是极其单薄的,也不耐磨。但检视朱惠来的白鸽,羽条未见磨蚀,只是在巢棚中生活,羽条难免有冲撞碰击的痕迹,我注意压捏白鸽主翼羽的羽梗,坚硬而富弹性,比我想象的坚挺得多。可能,你对周围飞跳啭鸣的一片白色赛鸽的羽毛不习惯或者仍不喜欢,但你只能承认,这些白鸽的一般情况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我看到若干巢房中孵蛋的种鸽有的不是白鸽,但巢中的雏鸽和幼鸽基本都是白色,不少巢中只有一只幼鸽。我有了一种想法或者是一种推测,一种判断——朱惠来在使用一种“拉”的繁殖技巧。那些参与繁殖的有色种鸽,应该是竞翔成绩优秀的赛绩鸽。经证实,情况果然是这样:白色种鸽与有优异赛绩的有色种鸽配对,有意将有色种鸽的血缘渗透到白色赛鸽种群当中去,强化了白鸽的健壮程度,增加了快速飞行的遗传基因,但将后代中的有色雏鸽剔除,保持白鸽联盟的品牌特征……巧妙!朱惠来不简单,很有见地也很有思想。当我把自己的推测抢先说完,朱惠来会心的笑了,我俩同时向对方伸出拇指,30多岁,身高近两米的天津大汉朱惠来,脸上的笑容象个孩子。我同朱惠来开玩笑说,看罢你的白鸽,我改变了“世界观”。
亲临现场,过手白色赛鸽,我认为这些白鸽已经可以划归标准的现代赛鸽范畴。全面衡量,它们的各项指标确实不输于其他羽色的赛鸽。实践证明,与有色赛鸽混赛,白色赛鸽的成绩并不是整齐地落于有色赛鸽之后,我现在同意天津白色赛鸽联盟盟员们的说法,白赛鸽的优异成绩至今偏少,是参赛的白色赛鸽数量不多的缘故,体现一个比例的反映。那么,天津的“白”鸽友们开始频繁举行白色赛鸽竞翔,或者在混赛中将白色赛鸽单独另计成绩,是一个很明智也很公平合理的举措,其独特的号召力和由此引发的吸引力皆不可小觑,我崇尚科学规律指导和规范下的史无先例和与众不同。
理论来源于实践,总结于实践,理论的作用是将其规律性的结论反过来指导和推动更大规模的实践。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为人类驯化了的动物,在人们长期的饲育过程中,较野生状态更容易出现白化个体,或者说家养动物在繁殖过程中的白化个体出现率,明显高于野生状态的同种动物。原理很容易分析出来,动物的毛色和羽色不是随便固定下来的,艳丽(多集中于雄性),是求偶生殖的需要;斑斓和素暗,是隐蔽的需要。大家可以对比,野生动物纯白羽色和毛色的极少,因为白色最显眼,隐蔽效果最差,在漫长生物演化进程中,白色毛羽的动物在生存竞争过程中最先被天敌吃掉而绝种。今天的自然界,只有某些大型鸟类如鹤、鹳、鹭、天鹅等因可以飞行,活动于水体沼泽地带,可以防范猛兽的袭击,同时个体硕大,猛禽难以攻击,羽色可以为白色或基本为白色。兽类中生活于高山雪线以上和北极圈内的,毛色为白,直接的原因仍然是隐蔽,雪兔的雪白毛色纯粹是为了不被天敌发现,北极狐的雪白毛色一半是为了躲避天敌,一半是为了隐蔽接近被捕猎的小动物。北极熊的一身白裘除了部分防寒功效,多半是起猎手的披风作用,因为除了人类,它在自然界没有天敌,不必用保护色伪装自己。南极大陆也是白皑皑的冰天雪地,企鹅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穿黑色“
燕尾服”,也是因为陆上没有天敌的缘故。雷鸟的衣装更为典型,生活在北极圈里时,一身雪白的羽毛,迁徙到温带地区,羽毛换成斑斓的麻褐色。偶尔,野生的非白色毛羽动物群体中,也会出现纯白色个体,如白虎、白猿(猴)、白象、白蟒、白孔雀、白乌鸦等,泰国民俗,认为茂密森林里发现罕见的白色野象,是吉祥的象征,然而,这白化的个体,却是病态现象,属于色素缺失的遗传异常表现,白化个体的生活力、抗病力、繁殖能力都不强,在自然界很难正常生存下来。人类也有这样的遗传异常病例,白化病患者的父母和平辈都正常,患者本身色素发育和生成不正常,头发、眉毛、睫毛都呈白色或金黄色,皮肤为粉红色,瞳孔色淡,白昼视物不清,俗称“白恭”病,男女患者都有。俗话说:人畜一理,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家养动物因为受到人类的保护,毛羽颜色的隐蔽功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可以“松懈”一点。况且人类对朝夕相处的驯养动物的外观、毛羽色彩,相当地关注,有主观的选择与偏好。遇有另类的变异个体,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将毛羽变异的个体选择保护起来,单独繁殖,虽然不一定有什么近交繁殖固定性状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