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采取当年幼鸽分棚饲养的方法。其目的是根据幼鸽生长发育情况,实施喂量的控制及适合幼鸽的营养物质搭配。
幼鸽出棚前的生长发育阶段,体重迅速增加。到了一定时间,父母鸽为了生产下一窝蛋,哺喂幼鸽的食量急剧减少,幼鸽体重也随之下降,被迫学会自己获取饲料。这有利于幼鸽出棚后的飞翔活动。实验研究表明,幼鸽出棚后,需要不断地煅炼双翅的力量,提高它们飞翔运动的能力。这一时期的体重是控制幼鸽飞翔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同一时期出棚的鸽子进行比较发现,幼鸽出棚很长一段时间内体重的重量不适应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发展的需要,双翅肌肉收缩的力量加大,速度加快其结果导致机体无氧代谢供能比率的增加,幼鸽不需要飞行多长时间就气喘嘘嘘地降落在鸽舍屋顶休息了。而那些体重较轻的幼鸽则完全不同,如果它们的体重能够适应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需要,它们间歇飞行的次数明显增多,持续飞翔运动的时间延长,飞翔活动的范围也明显。我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一些没有将幼鸽分棚饲养的鸽舍,那些体重能够适应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幼鸽,在很短时间内能够跟随成年鸽群飞翔活动。随着运动能力的迅速提高,幼鸽的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和气囊的充气量水平明显高于那些体重过重而懒于飞翔运动的幼鸽。
幼鸽出棚后的两至三个月时间是有氧代谢呼吸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幼鸽适当的体重,提高家飞训练效果,促进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发展。实验研究发现,前一天晚餐饲喂量达到饱食,第二天清晨鸽子食袋内仍然存有部分未经消化的饲料时,鸽群家飞训练的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活动范围也明显缩小。按上述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大约一周的时间,鸽群清晨家飞训练效果明显降低,而体重明显增加,直接影响幼鸽家飞训练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发展。凡是有条件将出棚幼鸽分棚饲养的鸽主或者是“公棚”饲养的幼鸽,在两至三月龄时期必须严格控制饲喂量和饲喂时间。保证幼鸽在清晨飞翔活动时食袋内没有饲料储存,从而有利于鸽子将消化吸收的功能转化为飞翔运动的功能上来。并且以适当的体重减轻双翅肌肉收缩运动的压力,促进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幼鸽出棚后的两至三个月时间仍然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饲料营养搭配要保证它们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促进幼鸽大脑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和钙营养的合理搭配,值得爱好者深入细致的研究。
2. 成年赛鸽的喂量及营养搭配
一般来说赛鸽进入发情和生育期后显示出成年的特性。随着幼鸽期家飞训练水平的提高,充分显示了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与体重相适应的特点。但是,赛鸽进入发情、交配和叮蛋时期,主动获取饲料的量明显减少,雌雄赛鸽的体重也明显下降。因此有经验的鸽友将追蛋的雌鸽和雄鸽关进准备下蛋的巢格内,即能减少雄鸽追蛋过程中的体能过量消耗,还能使鸽子获得身体所需要的饲料营养。赛鸽在交配和下蛋前后,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的喂量,保健砂中添加钙粉和贝壳粉,实验研究表明,雌鸽在胚胎蛋的前一周左右,食进钙的量明显增加。包括钙石粉、鸡蛋壳、贝壳粉等。
成年赛鸽进入孵蛋期后,饲料喂量及营养搭配应保证赛鸽的体重适应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发展。如赛鸽在每日家飞训练中的表现清晨放出鸽舍的鸽群能持续飞行运动一小时以上。说明赛鸽体重能够适应机体有氧代谢呼吸能力发展的需要。如果赛鸽清晨(遇到适宜飞翔运动的天气条件时)出棚飞翔运动持续时间短、间歇次数多、甚至飞翔很短的时间降落后表现出张嘴喘息的症状,说明机体有氧代谢呼吸出现缺氧的表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翅振动过程中肌肉收缩运动时无氧代谢供能比率增加,这与身体重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调整饲料的喂量。实验研究表明,前一天下午过于饱食的赛鸽,由于导致第二天清晨食袋内存有部分饲料,直接影响它们保持长时间大范围的飞翔效果。如果这种饱食持续一周的时间,赛鸽体重明显增加,家飞训练效果显得更差。
赛鸽在家飞训练、放飞训练或竞翔回归之后,饲料中应尽可能减少蛋白质饲料的喂量,如减少豆类饲料的喂量。因为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必须将它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吸收,因此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物质。再者是蛋白质的储备导致身体重量的比重增加,不利于赛鸽有氧代谢呼吸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赛鸽进入放飞训练阶段,除了有效控制饲料的喂量和控制体重过量增长,应选用含糖类高的饲料喂鸽,如谷类和麦类饲料中的淀粉可以转化为肌糖元和肝糖元储存,更多的糖类还可以通过糖异生的途径转化为脂肪储存。赛鸽在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