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只有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疫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进口种鸽、赛鸽公棚鸽进舍前,均接受免疫接种且经检疫,而入舍后往往仍会发生个别鸽感染传染病等现象,其除了疫苗保存、使用、操作失当等疫苗本身原因外,还受鸽本身原因等影响,今就此作些浅释:
一.依疫情接种。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疫情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当地没有受到威胁可能的疾病可以暂接种,尤其是活疫苗必须慎重斟酌决定,流行较轻的传染病尽量选用死苗,而疾病流行严重时,则选择效力较强、起效快的弱毒疫苗,只要使疫苗接种后产生抵抗力与疾病流行情况相适应,使鸽获得足够坚强的免疫力即可。当然在我国疫苗市场尚未形成之前只能酌情而决定。
二.首次免疫鸽龄。鸽第一次接种疫苗称为“首次免疫”,以后当疾病流行或集笼、参展、运输、进出口前重复接种一次及每年接种一次称之为“加强免疫”。
雏鸽首次免疫必须按说明规定鸽龄接种,乳鸽由于存在先天性获得性抗体,又称母源抗体存在,由于各种疾病母源抗体水平滴度影响,既能抵抗疾病的传染,同时也阻碍弱毒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作用。雏鸽自身免疫抗体产生器官于3周龄左右开始迅速发育,而5-12周龄最为发达,而完全成熟约在21周后。因而过早接种抗体产生有限,免疫力维持时间也相对明显缩短。此外注射剂量均按标准鸽舍设定无法变更。在需要几种疫苗连续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免疫程序逐项进行,或者选用多联苗,当然受传染病严重威胁仍首选单一疫苗为好。
三.健康鸽接种。疫苗必须在鸽传染病感染之前健康时接种,因而接种前必须对接种鸽进行观察检查,健康异常鸽及已发病鸽要慎重,病鸽不能耐受疫苗反应,病鸽免疫处于低下状态,接种不可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使接种失败。对该病已发的病鸽接种,无论使用死苗、活苗都会增加该菌(毒素)对鸽的毒性症状,使症状加重严重时导致死亡。
四.气温影响免疫。接种免疫期气温与免疫关系密切,饲养环境温度、气温过高,一般认定25度,光照不足及应激情况下,均可刺激鸽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抗体产生。因而潮湿、通风不良舍,关棚运动不足鸽相应抗体产生量均会少得多。
五.接种后护理。免疫接种后要注重让鸽充分休息,因而有条件可在傍晚接种,晚餐不宜过饱,饮水要供应充足,也可供应电解质补液饮等,接种后一周鸽会食欲下降、懒飞、精神萎糜等属正常现象,此时不宜强制出舍、强训,刺种鸽痘苗因有伤口不宜沐浴淋雨。高蛋白饲料抗体产生能力提高,因为过剩预备高蛋白能缓冲外来刺激,其中甲型氨基异戊酸能提高抗体产生能力。维生素B1.E等均可提高抗体产生能力。但免疫期抗菌素及不合理饲料添加剂,劣质保健砂等可阻碍抗体的产生。
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接种后反应及加强免疫期护理非常重要,或有不良反应及发病情况,应酌情及时处理,必要时需请教鸽医。在启用新的免疫程序及疫苗时,尤应认真检查上次免疫反应情况,如鸽痘接种7-10天,检查接种情况,或无反应应及时补种。
六.部分鸽接种。有时疫苗估计不足或认为只要重点鸽保护,而进行部分鸽接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免疫接种必须强调群体免疫,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尤其是活毒(菌)苗,接种后使全舍群体轻度感染,活病毒(细菌)在鸽体内生长繁殖,在抗体增加的同时,病毒(细菌)毒性也倍增以增加抗原体,此时接种鸽体内抗体呈同步增强,而未接种鸽却感染到的是强毒(菌)侵入而导致发病,或该鸽体内不具备抗体也不具备免疫力成为鸽舍易感鸽,一旦疾病导入该鸽首先感染发病使毒性倍增,为该舍带来强毒侵袭,免疫鸽往往难以抵抗病毒侵袭,百发病以致暴发流行,此时必须再次重复群体加强免疫使免疫接种推动的意义。
同理群体接种后,鸽舍应隔离21天,鸽既不外传也不引进,引进鸽必须加强免疫后合棚。
七.免疫过敏反应。免疫鸽因个体差异而产生免疫效应不同,个别鸽接种过敏反应也时有发生。
例如:常见鸽蛋感染即鸽在胚胎期已遭鸽粪大肠杆菌或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