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淘汰,其间或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作出,如此五十年,甚或百年,其产生近亲退化的机率是微乎极微的。但是如果那些不会选种或淘汰不严的鸽友,或许不必近亲退化,就已弃鸽投降了。
同系鸽子饲养愈久,对该系鸽的育种将更得心应手。有些鸽系很容易配对,有些鸽系则否。一般而言,在正常天候下能有表现的鸽系较易配对;而恶天候的鸽系较不易改良,因为稍有不当,其下代的表现将逐渐失去上代特性;因此饲养与保留优异的种系是非常重要的。鸽子的遗传是有脉络可寻的。藉着蛛丝马迹的特点,或许可以正确掌握上代应有的特性,这对「育种者」而言,是一种必要的敏感,亦具有某一程度的重要性。
在「育种」的经验上,笔者有一些或许不是很正确的感觉,就是说当某一对种鸽不很速配,其第一孵作出的仔鸽可能会较好;而当某一对种鸽很速配的话,优异的仔鸽将会是第二孵以后,且随着种鸽的年龄愈大,其后代的优越性也愈高。这种说法绝不是要跟鸽友抬杆,只是提供参考而已。
总而言之,养鸽者在育种上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就是要保留上代即有的优异性;另一方面则要增加英雄模范未有的优异性,因此谨慎的选择外系鸽用来杂交,且严格淘汰本系鸽,这些目标与方法,如有某种较为清晰的概念也就要先知道何者具有排他性,何者不具排他性,逐步改良,或终有成功之日。以上些微浅见,犹野人献曝,盼鸽友们不吝赐教!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