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良品系是的梦想,要想成为有育种家必须对信鸽的遗传有所了解。遗传的本质是基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信鸽的染色体是40
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子代之所以与亲代相象,是因为子代遗传了亲代的基因。在许多刊物上都大量讲述了性染色体X的作用。而对常染色体论述很少。有人认为X染色体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基因,父传子、女,母传子不传女。认为Y染色体是空的,没什么作用。根据基因理论(已被科学证实)无论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有其重要作用,有存在主与次的问题。
鸽子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含有40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先来谈谈常染色体的作用。40对常染色体,呈线状排列,每一对染色体的细胞非增殖期呈颗粒匀浆状态,由于染色体是增殖期的表现结构,而非增殖期在细胞器染色后,发现染色体呈现无序的密度不匀的匀浆颗粒,故称染色质。只有在细胞分裂增殖期才形成有规律的条索状,称为染色体。按照遗传学基本原理,常染色全主营除性加外的全部性状。主要包括骨架结构、羽毛颜色与质地,肌肉状态,疾病,定向力,抗干扰能力,活力、智力、视力、听力、相貌特征等。而性染色体只决定了性别特征,以及副性征,即雄鸽粗壮,肌肉骨骼发达,叫声宏亮,毛色学亮。雌鸽清秀辞退小,肌肉与骨骼细小,叫声清脆。
有人说雌不传雌,从基因理论来讲,是毫无根据的。我们知道每一只子代鸽一半染色体来源于父亲,一半来源于母亲。如果主管相貌特征的这条染色体来源于母亲,那么无雌雄,相貌极象母亲。羽色、定向归巢能力、眼睛等也是同理。这里还牵扯到显性与隐问题。假如主管眼睛面砂的一对染色体,来源母校的那条处于显性状态,那么子代鸽面砂就象母亲面砂。有时出现共显性,即父母双方的特征都表现出来了,那么子代面砂就出现二者的混合体。既不像父亲,也不象母亲,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本人有一只上海超远程鸽子,因为淘汰的原因,只有一只雌鸽保留下来,放500公里二次归巢后留种,所配雄均是鸽市花几元钱买来的幼鸽,所出子代雌500公里大部分能归巢,但雄一只也回不来,买来的雄鸽连200公里也飞不回来。连续三代均是如此。去年该系雌鸽(已是第三代)配上一羽公棚赛31名外血雄,所出子代无一丢失,而且500公里飞速平均都在1000米/分左右。由此可见雌鸽不传雌是毫无根据的。
关于性染色体,雌鸽含XY,雄含XX,由于Y小体分子量小,体积也小,研究的比较少,故所掌握知识有限。X染色体厂家的比较多。仅性染色体而言,主要作用是决定性别特征,无论X还是Y。就X染色体而言能表示定向归巢性,也不能代表羽色,更不能决定眼睛特征与骨架结构。因此说性染色体的主要作用只是决定性别而已。
有人说X染色体的走向有时与羽色和归巢有某些关联出现。例如白色羽毛与牛眼大多数总是一同出现在一羽鸽子身上。但也有例外,这又牵扯到显隐性问题。每条染色体上有若干对等位基因,每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比如白色羽毛(B)与红色羽毛(H)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砂眼(S)和牛眼(N)也是同理。基因B和N则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HT Sbn 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这样当然就不能自由组合而是互相连锁地遗传了。有时在受精卵的配子发生过程中,白羽牛眼(BN)和红羽砂眼(HS)这两对等位基因之间有一部分发生了交换。形成了新的连锁关系,这就是不完全连锁的实质。生物所具有的基因数量是很多的,每对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许多基因必然是互相连锁,共同构成一个连锁群。从理论上讲,生物所具有的连锁群的数目,必然与其细胞中染色体的对数相当。事实上鸽子的许多性状基因互相连锁,分别形成40个连锁群,这与鸽子40对染色体相呼应。由于存在着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原因,这就给育种带来了许多困难,就使得遗传显得更加复杂多变,几乎无规律可寻。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遗传的基本原理,去伪存真,从千头万绪中找出规律来,有些养鸽家可以根据鸽子出成什么羽色或眼砂判断出该鸽适合放路或留种。但这也仅是他自己的鸽子才能做到,别人的鸽子或品系却不一定相同。我们育种的目的就是要把某心大铭鸽的优良性状固定下来,使之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如果不通过近交是很难做到的。近交的目的就是把变异性缩小到最低限度,解决优良性状误差的问题。如果连续杂交,五代以后所含该大铭鸽的优良性状还不到1%,十代以后几乎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