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在国外,尤其在欧洲有一项十分盛行的体育运动,那就是赛鸽运动。赛鸽运动被认为是一项高尚的运动,且相当普及。最为突出的是在世界上公认的赛鸽王国比利时,不分贵贱,上至皇家贵族下到寻常人家均热中于此。欧洲各国一般在自己组织短距离小型赛的基础上,再进行联合竞翔,空距500KM至1200KM,不一而足。从国外赛鸽的成绩单或血统卡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国外的信鸽竞翔可谓五花八门。而巴塞罗那国际赛为一年一次,奥林匹克国际大赛则两年一次。据说,欧洲还有专门为养鸽、赛鸽服务的广播电台,传播鸽信,交流经验,以此增进各国间的友谊和了解。
赛鸽运动在我国的历史则源远流长。到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有了自己的信鸽组织,也是亚洲最早的信鸽组织之一。如今,在
中国信鸽协会统一领导下,每年均举办全国性的信鸽竞翔和品评大赛,得到了全国30多万信鸽会员的拥护和支持,尤其是举世瞩目的国家赛,竞翔场面激动人心,令人叹为观止,久久难以忘怀。与之呼应的还有从国家到地方、直至个人均有相关的赛鸽杂志或报纸,以及赛鸽网站。形成一个立体的、流动的、极具特色和强烈生命力的群众体育运动。
在赛鸽运动波澜壮阔地开展过程中,人们已或多或少地认识到自然科学对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诸如生物学、遗传学、医学、营养学、空气力学、气象学、地理学等等。然而,人文科学的作用,则往往被人们忽视。且不说《圣经》里“诺亚方舟”上衔回一枝绿色橄榄的和平鸽,为人类再次着陆于地球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赢得人类的“三千宠爱于一身”;也不必说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中少不了信鸽那矫健的身影,组成其议程或开幕仪式的重要内容;更不必说在文学艺术殿堂里以鸽子为题材的作品为信鸽赢得了有口皆碑,在无数人的心田里烙下了美好的“神鸟”情结;单说民间文学里的“谚语”就对赛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赛鸽运动丰富和发展了谚语宝库,尤其是其中的鸽谚;反之,谚语,尤其是其中的鸽谚,对赛鸽运动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这不难理解,民间文学和赛鸽运动均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的共同特征。就赛鸽运动而言,它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尤其在我国,就如同武术、举重、摔交、围棋、象棋等体育项目一样,是传统的体育项目,号称“信鸽王国”的比利时,也只有10万会员,而我国却超过30万,可见群众基础之广泛。
而民间文学更是直接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土壤中的文学,它紧密地伴随着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地反映了现实,直接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愿望。它的艺术形式产生于广大群众,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而且更为他们所掌握、所运用。其中,谚语是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句总结各种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哲理性。《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国语越语韦注》则曰:“谚,俗之善谣也。”鲁迅先生对谚语有过很高的评价,夸它为“意味深长的话”。高尔基则说“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的纯朴中,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和感情”。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中的盐”可谓再形象不过了。我国谚语源远流长且极为丰富多彩,早在三千年以前殷代甲骨文中和春秋战国时代的《易经》、《诗经》、《左传》、《列子》等古籍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均保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如《易经》中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左传》中的“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韩非子》中的“远水不救近火”等等。
从大的方面讲,谚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对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基本上有所反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鸽的育种、训养、竞赛等整个过程中都可以从谚语中或多或少地得到启迪。如“东北风、雨祖宗”、“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五谷怕天干,做事怕蛮干”、“眼观四方,耳听八方”、“要取真经,须上西天”、“功夫做久道理足,甘蔗细嚼滋味长”、“打出锡壶看锡壶,装出酒来看师傅”、“摘瓜总要把藤牵”、“此一时,彼一时”、“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在手边,不在口边”、“无针不引线”、“开口傻子,闭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