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我国地势的又一显著特征。列举上述地形和地势特点,是因为赛鸽在几百公里或者是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级竞翔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地形和地势。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适应不同地形和地势提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了解赛鸽飞行运动特点受飞行高度的影响,我们曾先后两次在湖南的衡山南岳祝融峰顶(海拨高度 1200多米)放五只赛鸽,每只都是单只放飞,然后观察它们的飞行表现。每只鸽子放出后,它们似乎有点象掉下去的东西一样,急速地往下降。从这两次不同时间的观察表明,赛鸽正常的飞行高度不会离开地面太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地势对赛鸽飞行运动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11月在广西梧州市做了一次实验观察。梧州市地处西江边,四周全部由群山环抱,山势呈阶梯式上升,如果在市区的西江边放飞,鸽群飞出市区的两条途径:一是采取盘旋上升超过高山飞出梧州市,它们必须具备燕子高飞的本领才能飞出。二是沿西江的河道出口而下飞出梧州市。放飞实验结果表明,赛鸽群选择了沿江而下的河道出口飞出梧州市。由此说明,地势3寸赛鸽飞行运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对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例如,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地表平坦。赛鸽在飞行运动过程中很少遇到高山阻挡,五百公里左右的竞翔,飞行速度达到或超过每分钟一千米以上,赛鸽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即能快速返巢。从它们的行为表现反映其神经活动强度特性占主导位置。而在山地(特别是山脉走势横挡在赛线上)条件下的竞翔,赛鸽返巢的飞行运动在山间或河流间经常变换飞行方向或飞行高度,要求它们神经活动不但具有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神经强度和平衡性,还要求赛鸽的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才能适应复杂地形竞翔的需要。
四、适应天气变化的神经活动特性
我们经常听到赛鸽运动爱好者评价自己的赛鸽。如果天气条件是晴天,他的赛鸽能够很快的返巢,并有可能获得前位名次。如果中途遇到阴雨天气条件时,可能取不到名次。而另一种说法则相反,他们认为中途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他的赛鸽很难挤进前位名次,如果遇到阴雨的恶劣天气条件时,他的赛鸽能获得较好的竞翔名次。爱好者这种评价充分反映了他们对赛鸽神经活动特性的了解。
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在继承和发展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提出:“神经活动任何特性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因此,我们研究赛鸽适应天气条件的神经活动特性,应与竞翔要求相适应。例如,巴甫洛夫研究认为,适应环境能力最高的是两个强而平衡的类型组合,即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灵活型组合和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和不灵活型的组合。这两种组合的根本差异性在神经活动的灵活性与不灵活性的区别。我们例举2000年南京某赛鸽公棚在竞翔五百公里决赛时,由于遇到高温的天气条件,当天只有一只赛鸽返巢,其他赛鸽在第二天陆续返巢。从它们返巢行为的神经特性来看,当天返巢的这只赛鸽神经活动的强度明显优于第二天后返巢的赛鸽,它在遇到高温天气条件时没有中途停留下来,等到次日早晨天气凉爽时再继续后一段距离的飞行运动,而是坚持当天返巢,说明它的神经活动在建立定向条件反射的活动中,获得动力性特性,这羽赛鸽神经活动由运动中枢的高度兴奋转化为停留歇息的神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不灵活。而受高温条件影响,第二天以后才陆续返巢的赛鸽,其神经活动的强度明显不如当天返巢鸽的神经强度,它们中途由飞行运动转变为歇息的神经过程,表现神经活动灵活性的特性占优势。
赛鸽在竞翔过程中还会遇到阴雨的天气条件。受神经活动特性的影响,有的赛鸽表现出寻找避雨的栖息环境,而另一部分不会寻找避雨的栖息地。我们于2000年 11月分别对实验鸽棚竞翔五百公里广西钦州的返巢赛鸽的观察表明,在遇到暴雨的天气条件时,当天有五只赛鸽返巢,从它们的行为表现出神经活动的强度能够适应五百公里持久运动的需要。而另一棚舍当天没有赛鸽返巢。作者本人于第二天上午六时半去该棚舍等鸽时,仍然有时断时续的暴雨,当暴雨过后的几分钟内有三只赛鸽陆续返巢,检查羽毛发现没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说明赛鸽中途遇雨时可能寻找躲避环境,待雨停时才继续飞行返巢。根据赛鸽的行为表现说明,这三只赛鸽的神经活动的强度不如当天返巢的赛鸽,但其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提出的神经活动任何一种特性在实际竞翔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