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浅谈鹦鹉的智力
鹦鹉究竟有多“聪明”?真的像传说中它能作诗吗?“一天,武后对雪衣说:‘你若能作诗成诵,就放你出去。’雪衣脱口吟道:‘憔悴秋翎似秃岭,别来陇树岁时深。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南无观世音。’……(《鸟经》第37页)对这一传说只能当成是神话故事而已。很遗憾,作者未能查到有关的科研资料,从下面的一些实验中也许能帮助你理解它。
实验一:真假花生(形状)
平时鹦鹉最爱自己剥花生吃。作者给它一颗假花生(真花生壳,剥去花生米后用胶布将花生壳粘粘成全花生),它咬开后见是假花生,立即扔掉了,再给它一粒这样的花生,它立即便躲开了,而给它真花生,它看了又看后接下了。也就是说欺骗它一次便被它识破。
实验二:热茶与冷茶(温度与颜色)
冬天作者给鹦鹉的饮水一直是温热的淡茶水,这种水它每天必饮(有时很少,但要饮),可是一改为温热的白开水,它便拒绝,有时可三天不饮,改为冷茶,它也拒绝。就在它明显拒绝时改为温茶水,它立即便饮。
实验三:鲜高粱与陈高粱(味道)
在给它换食时,我们用高粱喂它,它开始边吃边扔,后来接受了,还挺爱吃,当换用另一批高粱时,它又坚决拒绝,竟然2天不进食。仔细检查才发现换的高粱虽然外观颜色不错,但嚼开后内部颜色不白,并带有若有若无的异味。再换回原来的一批,它又欢快地吃了起来。
从以上的三个实验中,可以了解它对颜色、温度、味道、形状等一般的物理性能能够区分得很快。
实验四:数字
在成都鸟语林观看鹦鹉表演做算数,10以内的加减法它决不会错。其实这不是它“能做算数”,而是它“能区别数字”。推测这种训练法是以训练者比出一个手指,代表数字1,一直到比出10个手指代表数字10,然后将数字与手指相联系:比几个手指是数字几,当手指的实物刺激(第一信号系统)与数字的抽象刺激(第二信号系统)被条件反射联系起来以后,背对观众的训练者只要比出几个手指,聪明的鹦鹉便可咬下相同的数字纸片,于是鹦鹉便被认为“做对了算数”,从生物学角度看,它实际上是对作为条件刺激的几个手指和相符合的数字之间正确的联系了起来而已。
这种相同的表演可见于哺乳类的狗(大脑皮层相对发达),而从未见过其他鸟作此表演。作者曾实验性地驯蜡嘴鸟作此动作,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
由以上四个实验是否可以证明鹦鹉鸟的“聪明”程度在同为鸟纳的这一纲中是较为前茅的,前茅到了已有朦胧的第二信号系统阶段(大脑皮层的一种高级功能)?
总结起来,鹦鹉学舌是既有其大脑皮层的结构基础指挥它去“学”,也有发声结构为基础以便于它去“舌”的,这二者缺一不可。
当然,这对于不是研究生物学的作者来说,仅仅是“戏说”而已。
最后,鹦正巧鸟尚可训练作一些技巧动作,如滑冰、衔花、拉车等等,但这些大都是以表演技艺为专门目的的杂技艺术团所为,故不作赘述。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