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胸鹦鹉又叫鹦哥、莺哥,学名大紫胸鹦鹉,在我国民间还被亲呢地称之为“多嘴多舌的黄背绿”。虽然它的鸣声单调,但很善于学舌,模仿人语,还能学会一些技艺,所以成为古代宫庭中驯养的一种有名的学语鸟,也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
绯胸鹦鹉体形中等,体态优美,羽色艳丽,由于上体羽毛以绿色为主,又被称为绿鹦哥。它的体长为22—36厘米,体重为85—168克。雄鸟的头部为葡萄灰色,眼睛周围为绿色,前额有一条窄窄的黑带延伸至两眼;羽色大体为上绿下红,颏为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色或砖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黄色,嘴壳粗短,很像老鹰的嘴,上嘴弯曲,呈珊瑚红色,下嘴褐色,嘴的先端为象牙色,脚呈暗黄绿色或石板黄色。尾羽狭窄而尖长,尤其是2枚蓝色的中央两枚尾羽特长,呈楔形。雌鸟的头部为蓝灰色,喉、胸橙红色,缺少紫色沾染,中央尾羽一般比雄鸟为短,眼睛内的虹膜为黄白色,上、下嘴都是黑褐色。
野生的绯胸鹦鹉在国外则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共分化为8个亚种,在我国终年留居于西藏东南部的朗县、米林、云南的西南部至东南部、广西的西部和南部,以及香港和海南岛等地。主要栖息于低山地区和山麓常绿阔叶林中,也到山脚、平原、河谷、农田和居民点附近觅食,常十余只至数十只成群活动,有时也与鸦类和八哥混群生活。它们善于飞行和攀缘,飞行很快而常呈直线,攀缘时能够嘴、脚并用,上下均甚为灵巧。鸣声粗厉而响亮,似“格啊——格啊”的声音,如果几只鸟同时鸣叫,则甚为嘈杂震耳。夜间常与八哥和鸦类混栖于树上。食物主要是野生植物的浆果、坚果等果实,以及种子、花蜜、嫩枝和幼芽等,也吃谷物和昆虫。
它的繁殖期为3—5月,通常结群营巢于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筑在离地面1.5—15米不等的天然树洞里。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约为30×25毫米。孵化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天。绯胸鹦鹉的雏鸟是晚成性,大约经过亲鸟50天的喂养才能飞翔。雄、雌雏鸟的嘴均呈红色,待羽毛丰满后,就逐渐转为黑色,以后随着身体发育成熟,雄鸟的上嘴再度转为红色。
绯胸鹦鹉是我国鹦鹉中野外数量最多、较为常见的一种,但由于它所栖息的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过度捕猎,数量已有明显下降,亟待加强对它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