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
如果信鸽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则F1性状的值大于中亲值偏向高值亲本,表现出部分杂交优势,即AaBbCcDd>1/2(12+6+10+5+8+4+6+3),即>27。如果具有完全显性效应时,则Aa=AA=12,Bb=BB=10,Cc=CC=8,Dd=DD=6,AaBbccDd=12+10+8+6=36,双亲的显性基因的互补而表现出超亲杂交优势。
②、隐性假说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假说解释,隐性性状则分布在起源中心。具有隐性性状的信鸽品种,往往能保留信鸽某些特殊的性状。与显性假说正好相反,隐性假说的基本论点是:隐性基因控制着信鸽的优良竟翔性状,由于该优良性状属于隐性遗传,在杂合时性状一般不突出,只有在该基因纯合时信鸽才显示该性状,其优良的竟翔特性才能突显。采用不同的杂交方法,F1代中只有极少数能集中双亲优良竟翔性状的隐性基因,并由于采用杂交方法的不同,该对基因可能来自不同的品系,从而获得杂交优势。一般,同品系近交配对,隐性基因容易纯合出现隐性(返祖)遗传,但杂交优势相对较弱,因杂交而获得隐性基因纯合后代竟翔价值比较高,但作育时后代出现的概率却低于近交后代出现的概率。非隐性特征个体,后代中隐性基因纯合后代出现的概率如下所示:
Aa×Aa→aa(1/4概率);
AaBb×AaBb→aabb(1/16概率);
AaBbCc×AaBbCc→aabbcc(1/64概率);
……;
假如二对基因对信鸽的竟翔飞行其控制作用,且每个基因的贡献(重要性)不同,当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近交系杂交AaBb× AaBb时,F1的基因型将可能为1/2的AaB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