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鸟交换孵蛋的实验证明,白鹳鸟能将其父母迁飞路线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递给下一代。另一项有关动物定向遗传的实验是“经典的迷宫实验”,已经在2002年第3期《赛鸽天地》上详细介绍。我们从易北河白鹳鸟迁飞方向和路线的遗传研究,以及“经典的迷宫实验”研究中不难发现,鹳鸟和大鼠能够把已经熟悉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这种遗传特性表现出方向性特点和地理环境认知图形的特点。这种遗传特性对于白鹳鸟和大鼠适应生存的需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进一步研究认为,白鹳鸟和大鼠的这种遗传特点,在它们迁飞方向和路线的选择以及学习走迷宫时方向判定,与它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定向遗传成为制约思维发展的因素,影响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赛鸽竞翔运动经过多代选择和培育的过程,同样表现出遗传的特性。例如我国的上海和江苏地区,竞翔赛线多选择往西北方向,经过多代个体选择和定向培育,赛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在西北赛鸽竞翔活动中,距离已经超过了三千公里空距,赛鸽返巢速度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因此,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从上述地区大量引进优秀的赛绩鸽,作为基础种鸽繁殖下一代。由于这些赛鸽受定向遗传特性的影响,被引进的赛鸽繁育的后代鸽,在它们已经熟悉的西北赛线竞翔活动中,往往能够获得较高归巢率,而当被引进的种鸽离开原来赛线,在其他地区繁育的后代参加竞翔时,通常子一代的成绩不理想。特别是把外地引进的两只鸽子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就更加明显。这是因为雌雄两只鸽子的定向遗传特性与当地的竞翔路线或者方向截然不同的具体表现。甚至两千公里的赛绩鸽,在异地繁育的子一代鸽在放飞五百公里空距时,可能会出现没有鸽子回来的现象。这就是定向遗传对赛鸽神经活动类型发展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的结果。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是它们在竞翔返巢活动中,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并且能够把这种定向和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因此我们经常能见到父母与子女同场竞技时,甚至子女的竞翔成绩超过父母代。这个结果符合“经典的迷宫实验”的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赛鸽定向遗传特性是多代培育的结果。
因此在当地固定的赛线竞翔活动中,选择和保留那些具有赛绩的鸽子(虽然它们的成绩还不够理想,竞翔距离和返巢速度还达不到要求) 显得十分重要。这部分赛鸽是获得“定向遗传”的基础。只有经过多代定向遗传基因的聚合,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研究发现,把那些非常优秀的赛鸽最终丢失在更远距离的竞翔途中,实在是一种可惜的错误行为。保留这些赛鸽,才能为定向遗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使后代鸽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适合竞翔运动的需要。
综上所述,赛鸽具有定向遗传的特性,稳定的定向遗传是建立在多代定向培育的基础之上。在选种与选配的过程中,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的方位认知图形与遗传信息相符合时,能够促进神经活动类型在竞翔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果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中的方位认知及认知图形与竞翔的方向及认知图形完全不同时,可能制约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这为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在选种选配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具体运用赛鸽具有定向遗传特性,并且影响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赛鸽要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必须经过多代定向培育的选种与选配。在这个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具体运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一、根据赛鸽“定向遗传”规律反映出来的现象表明,稳定的定向遗传是多代培育的结果。因此首先应选择在本赛线竞翔活动中具有良好表现的赛鸽。特别是经过多代选配之后,其上代有良好表现,下一代也有突出表现的赛鸽作为选种的首选对象。它符合:“经典的迷宫实验”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
第二、从赛鸽的竞翔表现,准确掌握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适合哪种距离、地理条件和天气条件的竞翔。例如我们曾观察一次五百公里竞翔返巢赛鸽的表现,这次竞翔途中遇到了大面积的暴雨区,当日返巢的五只鸽子都具备冲过雨区返巢的性格特征。而第二天仍然出现间歇性暴雨,就在暴雨过后的两分钟之内有三只赛鸽返巢,检查发现它们的羽毛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痕迹,说明这三只赛鸽在遇到暴雨时寻找到避雨的环境,充分表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但是作为五百公里竞翔要求来说,这种神经灵活性的性格特征则显得不太适合了。因此不论是从国内或国外引进种鸽,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在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表现出坚强意志水平的赛鸽,才能加入选种与选配的行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