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内主动脱离群体的干扰,独自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的性格特征。只有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赛鸽,才有可能在庞大的竞争群体中获得最佳的竞翔成绩。赛鸽的性格特征还可以从竞翔距离、适应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的返巢活动中表现出来,反映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是赛鸽选种与选配的重要依据,只有具备独立性格和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的赛鸽,才能成为选种与选配的对象。
第四,竞翔赛线与赛鸽的定向遗传的特点。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翔赛线的研究证明,几乎每一个地区的信鸽协会或赛鸽俱乐部都有比较固定的赛线,经过多年多代的定向培育,赛鸽的竞翔能力稳定的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赛鸽的这种遗传特性具有特定地区和特定方向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将在下面具体探讨)。因此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应充分考虑定向遗传特性对后代鸽的影响。
第五,赛鸽竞翔运动的最大特点是以赛鸽归巢为最终目的,不论是中短距离还是超长距离的竞翔,赛鸽能够返巢是前提条件,然后才是返巢速度的快慢。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赛鸽的返巢速度快慢与它们体能消耗和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密切相关。因为赛鸽必须经过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再到竞翔比赛的过程,从短距离到长距离的过程。每次训练或竞翔,必须经过体能消耗到体能恢复的过程。我们的研究证明,赛鸽体能超量恢复促进运动能力提高。但是,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和恢复的效果,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从遗传学的观点看,主要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由于神经活动类型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选种与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是制约运动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引起世界各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环境和营养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探讨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内容时,主要是从先天遗传因素的神经活动类型来考虑。
二、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基本理论探讨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必须与竞翔运动要求和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选种与选配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性能与可能遗传的特性,以便获得更加优秀的子代鸽用于竞翔运动。
1、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与遗传俄国前生理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动物的行为差异(导航运动能力),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不同类型决定的。并且还认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受到后天学习条件的影响。例如“经典的迷宫实验”证明了大鼠在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能够把已经认知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密码传递给后代。在后代的选种与选配过程中,把那些走得快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产生的后代大鼠在已经获得遗传特性的“迷宫”学习中,其速度就越来越快。充分反映出快速的神经活动类型选种与选配的结果。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同样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在中短距离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快速的返巢能力,而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可能导致竞翔的失败。如果把这种在固定赛线上获得优异赛绩的鸽子相互交配,其子代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很可能继承父母代的遗传基因。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不仅只是表现在竞翔距离的个体差异,还有表现在适应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个体差异。山区的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地理环境对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要求则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条赛线,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可能遇到复杂和变化的地理环境,同时也会遇到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因此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有的赛鸽在竞翔活动中遇到好的天气条件时,往往在几百公里或者一千公里的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当日归巢的性能。而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则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并且赛鸽的这种行为表现能够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有的赛鸽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能够寻找躲避的栖息环境,甚至学会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和水源。等天气条件好转时再继续返巢。这些都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因素有关。因此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应该根据赛鸽的实际表现出来的神经活动类型加以运用。
2、定向遗传特性对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关于鸟类的定向遗传的特性研究,在它们迁徒的固定路线上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欧洲白鹳的迁徒方向是天生的,住在易北河以东的鹳,要向东南方向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埃及,最后抵达南非的越冬栖息地;而住在易北河西岸的鹳鸟则相反,它们迁徒的方向和路线是向西南经过法国和西班牙而到达非洲。为了探讨易北河东、西两岸鹳的遗传特性对迁飞路线的影响,研究人员把易北河东、西两岸鹳鸟的蛋相互调换,幼鹳孵出后用脚环加以标志。结果发现,幼鹳长大后,它们仍然按原来天生的迁飞路线迁飞越冬栖息地,而孵出的地点对它们毫无影响。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