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2月份內分泌期刊(Endocrinology)報告指出,能量限制已經被研究超過70年,尤其最近這幾年,營養輔助的介入與老化在能量限制方面的研究大量地增加。許多動物研究證實,卡路里限制會降低對蛋白質、脂質、DNA的氧化性傷害。更有趣的事實是,有能量限制的動物,在其不同組織中包含心臟、腦部、肝臟、骨骼肌、腎臟,降低氧化性傷害與降低粒線體自由基產生速率有關,較長壽的動物其體內粒線體自由基產生較少。這項研究顯示如果要讓賽鴿壽命更延長,酌量的飼料控制是有益的。
(2)食物控制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轉雖然還沒研究透徹,但與降低氧化性傷害和激活細胞保護性蛋白,如熱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與神經激素(Nurotrophins) 的基因表現有關。2006年2月份神經科學信息(Neuroscience Letters)期刊中報告指出,賽鴿的海馬迴與腦部導航定向有關,海馬迴(hippocampal formation)中神經激素很豐富,也是腦源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最高濃度的區域。間斷式能量控制會增加海馬迴中的BDNF含量,有助于神經連結功能,但是長期每天能量限制的動物中並沒有改變BDNF濃度。這項與鴿友非常有關的研究,賽鴿要用所謂的「間斷式的飼料控制」,效果比較好,也就是不能長期讓賽鴿能量不足,過于饑餓,否則會引起反效果。根據2004年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中研究,長期的能量限制會引起動物的認知功能退化,這種負向結果可能的原因與降低葡萄糖的生物利用率有關。目前許多參與海翔非常成功的鴿友,他們採用的「波浪型飼養法」與間斷性的飼料控制原理是相同的。
(3)能量限制會改善對熱的耐受力,並且降低高溫引起的細胞傷害。2000年FASEB期刊中報告,能量限制會降低高熱引起的肝臟自由基產生、緊迫蛋白累積、與細胞傷害。其中對熱的耐受力與抗氧化酵素的誘導產生與傳送這些蛋白質到細胞核有關。這項研究的啟示對鴿友而言,採用飼料控制可能與賽鴿會比較耐熱有關,尤其是夏秋高熱的競賽更是重要。
根據以上的科學研究,對于這種以飼料控制為主的波浪性飼養法有了理論基礎,許多研究與實際競翔皆證實適時適量的能量限制會增進生物的生理功能,對于賽鴿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增進歸巢率。(續)
■ 科學的波浪性飼養法
海翔熱門的養法---科學的波浪性飼養法(三)
賽鴿能量學院出版
海翔熱門的養法---波浪性飼養法
顧名思義
海翔的賽鴿飼養法,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因為成功者的養法可能有好幾種,如果要完全抄襲仿照,並不容易。筆者曾經與國內強豪級的鴿友討論這個話題,有幾項原則在海翔獲賞率可以提升的方法,其中所謂的「波浪性飼養法」,也是運用在科學界有名的「制約行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飼料來控制賽鴿的歸巢性,目前受到許多鴿友的青睞與喜愛。各位鴿友可以參考,但是在賽鴿的體能狀況如海浪般高低起浮之際,如果賽鴿本身的體質不良,可能會適得反效果,當中一定要有搭配策略,也就是運用科學研究成果來融入波浪性飼養法,這樣才能有加乘效果。
波浪性飼養法是飼料控制的一種方法,也是能量限制的模式,這種飼養法一定要從幼鴿出巢後就漸進式的運用,讓賽鴿的腦部清楚記憶這種感受,這樣的作用會正向加強賽鴿歸巢的意願。如果沒有在幼鴿期就嚐試賽鴿如波浪性的高低峰,等到資格賽或是正關才利用,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賽鴿是智商頗高的動物,這種制約反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也就是讓賽鴿從小就建立饑餓感快速回巢的反射動作。許多動物實驗也都採用這種制約行為模式,來加強其行為的操控性。
海翔的特殊性
海翔與陸翔最大的差別是飛行的路徑較不固定,賽鴿能量的補充要因時因地因個體制宜。許多剛由陸翔轉型為海翔的鴿友都吃了許多虧,以為像陸翔飛行300多公里的飼養法,將賽鴿養得壯且勇,充滿高峰的氣息,但是從幾季海翔的成果分析來看,這些狀況太好的賽鴿都經常遲歸、失格返舍或飛越海峽到了大陸。究其原因是因為賽鴿是群飛的動物,體能太好會飛在領先群,如果不幸這群方位判斷錯誤,這些所謂狀況太好的賽鴿會因為追逐鴿群而喪失時間內返舍的機會。因為一味的將賽鴿狀況拉到高峰,在面對比陸翔困難的海翔時,往往會事倍功半、誓與願違,不是送人返舍,或是飛過頭、誤判登陸點,最嚴重的是飛抵對岸淪為天落鳥,其中一項最主要的原因是無法掌握賽鴿的情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