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发起者邓小平有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中国信鸽竞翔界饱受这句话的惠泽,二十年来发展迅猛。渐渐,发展的龙头与核心运作方式显露端倪,那就是引种,引良种,引优种。大家嘴上怎么说都不重要,关键是内心里都达成了共识,明里暗里,引种、引种、再引种,发展是硬道理?引种才是硬道理呢!
远的不说,因为十几年前的你送我一枚蛋,我掏你一只雏,严格来讲算不上今天正规意义上的引种,淘换着玩玩儿而已。再说了,彼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异地住个招待所还得出具单位介绍信呢,为买只鸽子出远门?哥几个攥够了买鸽子的钱,路费上哪儿报销去?整个属于“割得起肉,买不起葱”的状态!所以真正做到信鸽引种,还得说是近十来年,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发展”起来之后。
纵向看来,这信鸽的引种过程真的是“与时俱进”的,是按国内鸽人的认识进程和意识进程同步并行的。大致清理一下十年来的引种演进过程,我的看法是经历了四个步骤,附庸风雅地讲就是四步曲(不好意思)。
第一步是引和“引”“南路”鸽子(北方说法)。前一引是趁出差或专程去上海以及周围杭、嘉、湖地区、沪宁线沿途各地买种鸽;后一个“引”,是抻头望天,等长江两岸各地放飞时引来奇货可居的南路天落鸟。想来想去,造成这种局面应当由李梅龄负责。因为他老前辈70多年前引进的所谓“德国鸟”,到了二十世纪末又着实“火”了一把。在全国各地竞相攀比放远程超远程的年月,实践证明深羽色鸽就是有优势,就是灵光。于是,黑麻麻的深雨点信鸽一度成了中华信鸽代表色,初入道的纯洁青少年鸽友,曾几何时,竟误认为只有深雨点鸽子才是信鸽,其他羽色都是玩儿鸽子,或是信鸽退化了才呈现的羽色。“信鸽”一边翅膀出一根白条尚可忍受,多了就得宰掉,白爪玉嘴儿的主儿,寿命从出壳算起也就一个星期,不用遭带环那份儿罪。眼砂方面的讲究就避开不说吧!一是细、一是深、一是玄、一是乱,电视剧《过把瘾》里头插曲唱的好:“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但在当时,却是与引种配套的教材,类似《使用说明书》,缺不得的。总之,没有“黑”鸽不上路,没有“李鸟”不起棚。即使是每年的全国品评会,获奖鸽也是“青”一色,各地不是深雨点羽色的优胜鸽都没脸儿往品评会上送,“包装”不行——不流行,没戏!当时与国外的引种渠道也还没有真正开启,真正的“信鸽”又在咱们家里,大家去上海周边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引种,在那样的观念支配下是心安理得的。
第二步是引进“引进”的台鸽。第一个引进自不必说,后一个“引进”是从天上“引进来的”意思,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的双重大环境制约下,无论是落在船上还是给台风刮到大陆沿海的台鸽,100%是天落鸟。国内的赛距,千公里之内固定了500和700公里,虽然赛事少,但短距离的赛事,给人以启示:既然归巢不是奋斗和竞争的目标了,竞飞速度的重要性和刺激性凸现出来,加上短距离的赛事组织、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可以增加次数,奖金数额也迅速上升,带动了竞翔人比赛观念和引种观念的转移变化。台鸽作为准“进口”鸽,自然成为一时还不能顺利引进洋鸽的替代品,前提是,得认识到沾点儿洋“气儿”的鸽种使用后,能在短、中程竞翔中收到明显提速的效果。台鸽的使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先得到台鸽天落鸟的东南沿海地区并不青睐这些“来宝”,认为它们并不是宝,男不男女不女的模样,小头小脑小鼻子的,东北人讲话:“小样儿”!不象个信鸽应有的样子。试探着掺血到信鸽队伍里面去,显示不出后代更能在放飞中突破东南沿海的困难地形,“韧性”不佳甚至更加倒退。云南昆明的翔界前辈韩信一先生曾经撰文直抒,连续使用十几羽台鸽,其后代在云贵高原表现一无是处。我的一位好友入川,为朋友带去4羽精选的台鸽,作为震撼性的厚礼,欲给人一个惊喜。不期货到地头死,竟遭对方婉拒,欲就地出手,也因为当地已经理性地认识到此物不可用,没有市场,竟然原封不动地提了回来!多年来至今,福建沿海一带一直还是大陆台鸽的引进口岸和批、售集散地,自己基本不使用,转运到北方平原和沿海地区,那里需要。曾经一度,北方各地鸽友棚中的种鸽,“当家花旦”就是一羽台鸽(不可多得),是种精,是台柱子,是总的种源。这些台鸽做种也真争气,但凡用上了,就能有理想的结果,后代的外观和飞速都起了明显的变化,简直是点石成金,煞是好用,价格也一路攀升,供不应求。后来不行了,臭了市,价格跌落,市场萎缩。也不能全怪鸽友们喜新厌旧,见异思迁,那台鸽这几年也确实走了样,个头都缩小了不说,气质和气势都不复从前,一个个獐头鼠目,让人不待见。数量越来越多,浑身的行头也越来越多,反倒更加令人怀疑身份的真伪,如同假烟假酒,什么牌头值钱造什么,这是我们的长项和传统,心照不宣,大家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