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控制法的真正意义
饲料控制法的目的就是以减少饲料供给的方式来达到提高选手鸽的归返速度。但因饲料减量的结果,选手鸽的体能一定会往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在目的之外增加一个限制,就是必须保持选手鸽的体能于比赛过程中不致迅速下降,如此施行饲料控制法才有意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以下 3 个问题需要探讨:
1. 正确找出减少饲料供给的时机;
2. 施行过程中饲料内容应该如何变动;
3. 如何维持选手鸽的体能。
就第 1 点来说,饲料控制法适用的时机应该相当明确,因为提升归返速度必须在比赛计时的时候才有意义,训练时期飞得再快 . 再猛都没有用,也没有奖赏:另外因资格赛有分速限制,我们把它归类视同比赛,故饲料控制法的整体适用时机应该是从资格赛开始。
第 2 点饲料内容的变动过程是:当我们把饲料内容由纤维质成份较高的谷类转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类时,在—定期间内,鸽子的体能状态会有拉高的现象;而且当选手鸽在进入训练期的后半段至比赛结束这段期间,随着飞翔距离及时间的拉长,体能的消耗亦会增加。 因此,进入资格赛、施行饲料控制法后,应该调整选手鸽的饲料内容,逐步转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配方,以延续选手鸽的高峰期,应该是一种相当合理的行为。
第 3 点是如何维持选手鸽的体能,使其在比赛过程中不致于迅速下降的问题。就先前饲料控制法的目的及限制的定义来看,限制饲料供给会激发选手鸽的速度,但限制饲料供给又会造成选手鸽体能下降,似乎是—种“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两难局面。虽然调配饲料配方会稍微解决这个问题,但似乎又不能维持选手鸽的体能在比赛过程中不致于迅速下降。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在此提供一个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
假如一群选手鸽吃料 10 杯算是全饱,饲料控制法施行下去后,只给 5 杯饲料,减料二分之一;但是如果我们让另一群选手鸽吃料 12 杯才算全饱,同样饲料控制法施行下去减料二分之一,这群选手鸽吃到 6 杯的饲料,比先前一群多出 1 杯。如果说减料二分之一对这 2 群选手鸽的饥饿感相当,且在速度上的激发效果是相同的话,那么吃 6 杯饲料的鸽子体能下降的速度,应该会比吃 5 杯的延缓一些。
基于这个思考逻辑,要维持选手鸽的体能于比赛过程中不致迅速下降,除了饲料的配方变化外,在选手鸽发育期如果能先行扩充它们的胃囔(嗉囔),以利它们的营养吸收补给,这样就比较有基础来应付日后艰巨的比赛行程,纵使施行饲料控制法,亦能有效延缓选手鸽体能下降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就饲料控制法来说,我们又归纳了 3 个施行前提:
前提 1 :运用时机自资格赛开始;
前提 2 :饲料配方应逐步调整;
前提 3 :早期扩充选手鸽的胃囔,以利它们的营养吸收补给。
下面结合竞翔过程,逐一介绍各个时期应该注意的事项。
选手鸽出巢期
首先是早期扩充选手鸽的胃囔,扩充的时机在哪儿? 等到要施行饲料控制法之前再来扩充吗?当然不是!这个重要的基础步骤在选手鸽出巢时期就必须完成。所谓的出巢期,是指选手鸽出壳 21 天大可独立生活至开始退毛这段期间。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期呢?因为根据观察,一羽鸽子在出壳后的第 30 天至 50 天大时,这段期间是它一生当中最会吃的时候。因此我们就利用这个特点,在这段期间完成扩充选手鸽胃囔的计划,详细的实施方式如下:
1. 选手鸽出巢后,以 10 天的时间完成一些基础训练,诸如饮水训练及饮食训练,在第 32 天大的时候开始进行扩充胃囔计划。
2. 每天喂食两次,早晚各一次,早上每羽只喂 5 公克的综合饲料,晚上则以稻谷 ( 大陆北方地区用大麦 ) 为基础占 50 %以上,其他佐以综合饲料,无限制投料直到选手鸽 ( 实际当时还是幼鸽 ) 至吃饱为止,但是每次都要记录这群选手鸽总共吃了几公克,计算平均每羽吃几公克,以作为日后的参考依据 .
3. 施行到第 50 天大时,平均每羽选手鸽晚餐至少要能吃到 30 公克以上的饲料。
4. 每次投料时应配合哨音,哨音吹就撒料,让选手鸽养成一个制约的动作,听到哨音就有得吃,不吃料时哨子绝对不能乱吹,以免混肴造成动作无效。
5. 在扩充胃囔的过程中,时常要配合选手鸽的教乖训练,在教乖的课程中,若发生选手鸽听到哨音竟然不立刻进舍的情况,身为教练必须即刻处理。一般而言,教乖训练 1 天只进行 1 次,配合扩充胃囔计划,时间应选在傍晚吃大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