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文報導的說法,賽鴿運動在比利時的起源地,大約是在列日市(Liege),而在法蘭德斯省則是安德衛普。1929到1930年當時,列日市的鴿友赫伯特.羅莎(Hebert osa)發展出鰥夫制的競翔模式,當時赫伯特.羅莎,在賽鴿舍中飼養了十羽公的選手鴿與三羽母鴿。在這個雌雄比例不均的鴿舍中,沒幾天那些沒有配對的公鴿,就被那些有配對的公鴿欺負得很瘦弱,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式,就是將那三羽母鴿移出賽鴿舍。隨後,羅莎用這些公鴿贏得了許多的獎項,這些公鴿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鰥夫制賽鴿。
他用這種競翔方式在當時競爭非常激烈的La Vieille Hirondelle競翔俱樂部,幾乎所向無敵。隨著羅莎的成功,這個模式在列日市被廣泛的使用、傳播以及改善。這個模式的發現,無疑是賽鴿競翔運動裡的一項重大發明。當時在安德衛普,一般鴿友對鰥夫制競翔方式知道的並不多,使用的人更少。諾爾.迪.席邁克(Nole De Scheemaecker)在1933年曾經發表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他是從列日市的賽鴿強豪波福(Beaufort)兄弟身上,學習到這種革命性競翔方式的知識。從一些讀者來信,有關于鰥夫制與自然制競翔模式的運用,大部份的人通常給予鰥夫制有較好的評價,若我們相信這些支持鰥夫制競翔系統鴿友所說的,鰥夫制與自然制的比較,就好像拿貓與老鼠比較一般,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鰥夫制支持者的說法是不是誇大其詞,難道自然制競翔方式使用在鴿會裡,真的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嗎? 依個人的觀點,我並不認為鰥夫制就比自然制好,唯一最大的問題在于,參加比賽的賽鴿是不是真的在最好的狀態下參賽。(備註一)
以下是鰥夫制與自然制的比較: 鰥夫制的好處 第一點、參賽的賽鴿仍能肩負育種的任務。 第二點、根本不需要考慮在換羽期時這些賽鴿的狀態,因為到七月這些鰥夫制賽鴿仍能保有至少八支左右主羽。(備註二) 第三點、通常這些鰥夫制賽鴿都保持在最佳的競翔狀態,能夠讓自己以最快的分速歸返,因為它們知道歸返巢箱裡有它的母鴿在等待。 第四點、鰥夫制賽鴿不會浪費時間在屋頂上,它們通常都會直接穿過鴿舍大門,飛進它們的巢箱,這樣能夠節省好幾秒。 以上都是鰥夫制的好處,當然我們也要檢討一下它的缺點: 第一點、因為鰥夫制賽鴿一直保持在巔峰狀態,當天氣一變化,它們就很容易飛失,所以使用鰥夫制競翔方式的鴿友,每季都不可避免的會比自然制賽鴿飛失更多的鴿子,也就是說,如果你採用這種競翔方式,就必須要飼養更多的賽鴿。
第二點、鰥夫制對于母賽鴿來說壓力是相當大的,因為它們常常為了符合比賽需求,必須跟鰥夫制公鴿配對幾天後,又分開幾天,一季得重複許多次。只因為這樣的一個理由,鴿主就必需準備許多的母鴿,而且這些母鴿對鴿舍來說,幾乎無法再有其他貢獻。
第三點、鰥夫競翔制裡的母鴿如果是在自然制的使翔方式下,很有可能可以有不凡的競翔表現。然而,它們在鰥夫制裡卻不可能參加比賽;雖然我們鴿友都會同意,頂尖參賽狀況的母鴿,奪冠往往是易如反掌。
第四點、賽季中,因為比賽的需要,鴿主無法一邊使翔鰥夫賽鴿,另一方面再讓它們育種。因此之故,鴿主就必須另外飼養一隊的育種團隊,以配培育補充飛失的後備部隊。鰥夫制使翔鴿主都瞭解,他們的種鴿舍就好像賽鴿生產工廠一般,必須一直源源不絕地提供優秀的賽鴿供賽鴿舍使用。
第五點、有為數不少賽鴿並不適合鰥夫制的使翔制度,它們一進入鴿舍就開始失重,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飼料,讓這類賽鴿參加競翔,成績當然慘不忍睹。(備註三)
由此可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鴿友們由以上的敘述就可以知道,當我們聽到那些結果好得嚇死人的故事時,聽聽就好別太當真,否則會有數不盡的苦頭等著你。 其實在當時,有許多人聲稱是使翔鰥夫制獲得成功的投機份子,他們真正獲得的好處並不是賽鴿贏得比賽,反而是利用賽鴿交換的方式,向其他鴿友引進更優秀的賽鴿,那些不知情的鴿友,最後當然落到老是比不贏別人的下場。但是,事情並不是一直如此的發展,當其他使翔方式的鴿友一天一天的進步後,風向改變了,那些投機份子再也無法用這種方法獲得他們利益。現在,我們都能夠瞭解,當優秀賽鴿處于最佳巢態的時候,它的表現絕對不會輸給鰥夫制賽鴿,而且還能夠比鰥夫制賽鴿表現更穩定,就像有些鴿友說的,在這種狀態下,要不贏還真的很難。
我能夠充分地瞭解,為什麼有些鴿友會傾向使翔鰥夫制賽鴿,而且從他們配備完善的鴿舍設備看來,他們還真有贏得勝利的本錢。
講到這裡,不禁要抱怨先前鰥夫賽鴿的擁護者,將上位入賞說得太容易,讓許多鴿友產生迷思。在今日如此激烈的競翔狀態下,想要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