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赛鸽内进行近亲繁殖,我和很多人将不同种鸽进行所谓的近亲繁殖(这仅仅是名义上的近亲繁殖)是完全不同的。
在过去的16年里,我仅在自己的鸽群内作近亲繁殖,没有进行过一次杂交,我的目标是产生出一代竞赛鸽,所有这些鸽子是有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它仍是比赛中获得500和600英里竞翔优胜鸽的后代。
截至今日,我有一家连续6代的600英里竞翔鸽子。从父亲到儿子或女儿,就这样一脉相承。
我作的近亲繁殖,事实上是完全排除任何杂交的,而且剔除了不成功的弱鸽。1岁龄的互相交配,然后,第3个季度的鸽子(这是经过一岁龄比赛的幸存者)再一起交配;把已经飞行过4050英里以上的鸽子交配。
通过这样交配,一些成功者的血液逐步集中起来了。而那些失败者,它们的后代即被淘汰。那些长距离放飞不能及时回来的鸽子,经过试验后,证明不可当竞翔鸽的,就剔除掉。
有密切关系的鸽子不能配对,但可将它们逐步地混杂在优胜鸽组的鸽群里,进行配对繁殖。
近亲繁殖犹如双面武器(具有双成作用)。近亲繁殖本身是得不到特别优点的,只能强化它们的父母所具有的气质。通过明确的定向近亲繁殖,是不会产生弱点的。与已经获得成功的赛鸽近亲繁殖,其后代仍必须施以严格的训练和比赛锻炼。淘汰劣种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代鸽子都要维持它的已有的气质。作为赛鸽,除了一些必需的气质外,还要求体格良好,富有生气,消除疲劳快、勇敢、灵巧和速度快。这后几项特点,也许是未知数,只能在以后的实际比赛中才能获得验证。
很多外表上看上去很“帅”的鸽子,经实践考验,往往失败者居多。如果将这样的鸽子养育起来并留侨种鸽的话,在某种情况下,将会败坏整群鸽子。对已经采取严格的竞翔方法培养的鸽群,越仔细地加以考察,就会明显地发现,近亲繁殖是不会产生弊病的。一些人断言的所谓近亲繁殖的不良后果,是可以避免的。
那些近亲繁殖的竞翔鸽后代,当进行杂交后,会产生遗传倚优势,以此作为种鸽,它们后代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于仅仅是杂交繁殖的后代。但是,将近亲繁殖的品系,即使杂交一次,也会显露出某些杂交一方亲代的特性。这一特性也许是有益的,但大多数是不足取的。对有成功希望的品种,只有当与同样成功的鸽子交配繁殖,才能重新恢复失去的气质。
近亲繁殖是一种自然规律。世界各国的鸽子,近亲繁殖发展是缓慢的,竞翔鸽子气质上的进步,是与这种有目的地采取近亲繁殖措施有关联的。
一种品系的成功,是与训练和竞赛方法有关系的。也许,采用这种方法,一种品系的鸽子会取得优胜,但采用另一种方法,却会失败。所以,一个品系的鸽子成功与否,不能仅以育种方法加以判断,而主要应以整个训养方法来判断,那种完整的训练方法可导致鸽群兴旺发达。
环境、气候、饲料和水,仅仅是影响鸽子成功与否的一些次要因素。海拔高度对所有品系的鸽子都有限制性的影响。
不断地进行杂交,确实会使竞翔鸽获得成功。但这种做法会经常地改变鸽群的特性,失败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培育出一种品系的鸽子,往往需要经过毕生的努力。在竞翔鸽中要保持住成功的因素,育种过程中不断纯化品系是极为重要的,起到增值的作用。
已经失去优势的一些老品种鸽子,不管它过去如何,是没有价值的。从不管是任何种品系传下来的非竞翔鸽后代,其价值是可疑的,而且,这种价值会逐代逐代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