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的艺术
或许没有一个问题可以像近亲通婚(close breeding)和远亲通婚(outcrossing;配偶之间只有疏远的关系)一样,能够造成全球赛鸽者如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看法。而且似乎也无法找到另一个因素,能对育种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养鸽者依他们所了解的方式,并对这些不同的育种形式所造成的影响加以利用。
根据长期研究的基础,科学家给我们某些不容争议的法则,针对遗传作用的方式和对于不同种生物之间所产生的结果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法则总是万无一失的。由于有确切的长期结果,所以不论任何种族的动物皆可适用,当然也包括人类和鸟类。遗传对于各式各样的植物同样显示出它的作用。近亲交配似乎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理论,因为近亲通婚有相当高的比例会生出天才(非常杰出、卓越的个体),即也有相当高的机率会生出低能者和畸型儿(physical malformities)。
不良的后代往往肇因于密集的近亲通婚,这是众所皆知的既定事实。但是,相对等的事实却存在于其他的例子中,也就是说,在非常密集地连续施行近亲通婚,很多世代之后,竟能不断地达到族群品质改良效果。举例来说,一个白老鼠家族已经繁衍了七十五代,而且代代都是兄妹或姊弟联姻,如此密集的近亲交配,最后竟产生远远优于原始族群的後代,不论是体形大小、强韧度、结论形态、生命活力、寿命长短或对疾病的抵抗力等等,都远胜于以往祖先。然而每一项特质,实际上也常常在密集的近亲交配过程中沦为碎片。
因此,当这类不良效应出现在近亲交配的结果里,人们通常就不会再继续这么做。由此联想,当这个老鼠家族证明,在非常密集的近亲通婚情况下,种族得以改良并繁荣壮大,这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实际上,有好几十个家族几乎是在同样的基础族群情况下开始的,但其中许多家族都惨遭毁灭,有些则在繁衍数代之後,因同样的育种方式却产生不良的效应,但这方式在上述那个白老鼠家族中,却造成惊人的品种改良。所以,应该要选择原始族群个体中,值得遗传组合者进行近亲交配,而由每一代中挑选出最好的、最强壮的、最具生命活力的和最完美的样本来育种。
另一个在育种界立论稳固的事实是,除非实施连续的近亲交配,否则将不会有任何品种有所改善。由于缺乏品种改良的记录,所以大家一致地藉由连续远亲通婚,来产生较优良的群体。
因此,即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育种学学生,通常也不可避免地勉强接受可能就像下面所叙述的粗略结论。 1.不使用相当数量的近亲交配,就无法在群体品质上得到改善。 2.虽然不良的结果经常来自于密集的近亲交配,但也并非每次都当如此。一直利用远亲交配的饲育者没有任何地位,也无法改善任何品种。最好的情况是,他只能祈祷他所饲养的群体保持一开始时就固有的天赋和本质,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变得更好也不要变得更坏。
倘若饲育者想要改良品种以培育出杰出的参赛者,并在次年、五年、十年,甚至从此的二十年内都能产生高比率的高品质赛鸽,就必须利用某种程度的近亲交配,同时还必须管理其育鸽事业,以避免不良的效应,所谓的不良通常是指体型变小、强韧度减低、生命活力变、耐力降低等问题。这些不良结果虽然经常导因于近亲通婚,但却不是必然的结果。
有句古老的格言如是说;建筑在沙地的房子是无法屹立不摇的。现代的原则都是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所以当育鸽者遭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会留意科学家的建议以牢固育种的基础,并解释在育种的过程中它的本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发生的理由又为何。
★四种育种系统
育种的方法通常以四种常见的替代形式,分别是近亲交配(inbreeding)直系交配(linebreeding)远亲交配(outbreeding)与异种交配(crossbreeding)每一个系统都有其立场和目的,而且只要运用得当,都可达成某种期望的结果。或许正是因为不同的种族所使用的育种方式不同,关于这些名词的定义,在观念上存在相当大的歧异。举例来说,对于牛群而言,合适的近亲交配(inbreeding)定义,可能就与玉米的同种繁殖(inbreeding)定义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近亲交配和直系交配的定义范围会有部分重叠,而且很难在此两者之间画出明显的分界线。本篇文章将对近亲交配、直系交配、远亲交配、与异种交配提出简洁的定义说明,并且应该能够针对鸽子的基因学范畴提出令人满意的证明。
所谓的近亲通婚,乃是指交配的两个个体之间有亲属关系,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