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28米;第二名辽宁,平均分速1500.41米;第三名北京,1422.28米。为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这里稍微扩展一下,引入北方九省区市700公里平均分速做比较。700公里第一名辽宁1476.56米;第二名北京1431.93米;第三名黑龙江1135.20米,三项比较,500公里最快,前三名平均分速1528.32米。700公里次之,前三名平均分速1347.89米。300公里最慢,前三名平均分速仅为1182.26米。这组数据,700公里比300公里平均每分钟快165.63米,500公里比300公里平均每分钟快346.06米;河南省的300公里前6名,各名次之间平均间隔为22.31米,黑龙江的500公里前6名,各名次之间平均分速间隔仅为7.82米,显示500公里的数据更整齐,更接近。北京蓝天赛鸽舍“蓝天鸽王杯”比赛成绩是预赛分速与决赛分速相加,13个数据显示,预赛平均分速836.72米,决赛平均分速1229.65米。决赛平均比预赛每分钟快392.93米。综合以上各组成绩,给我们一面倒的印象是,300公里“难于”500公里,300公里放鸽,飞不出500公里的分速,况且,平均分速不行,一系列的数据连带将全部不会好。为此我们不得不搞出下面这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三、 奇怪公式:300公里>500公里
《赛鸽天地》登载的竞翔数据,有省区市之间相互比较的,有公棚本棚数据相比较的,还有如北京蓝天赛鸽舍,信鸽两次飞翔分速自个跟自个比的。取样面不谓不宽,数据量不谓不多,比较结果不谓差距不明显,而且倾向性如此一致。至于气候、风向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已显得不那么有力,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分散在这么广阔的地域中,选取了这么多的赛次,收集了这么多的数据,总不会逢300公里比赛便逆风下雨,遇500公里比赛便晴天顺风吧!就以“蓝天鸽王杯”获得者河北马志强的“888”号雄鸽为例,该鸽预赛300公里分速为825.41米,决赛500公里分速为1394.30米,按这两个成绩累计计算,“鸽王888”飞300公里耗用6.05小时,飞500公里耗用5.97小时,也就是说,该鸽飞500公里总用时少于300公里,若两次比赛同一时间司放,“888”号飞500公里将比飞300公里早归巢!这实在奇怪,我们取用的均为各地前名次鸽的数据,它们是定向、体质能力双优的信鸽,它们创造的数据应该更有参考价值。为什么这么多的优胜鸽用归巢分速一再告诉我们,它们更愿意飞500公里的赛程,它们更容易克服比300公里多出的那整整200公里,即使加上这200公里,它们也能够拿出更快的速度飞越,而单纯放飞仅为500公里60%的300公里翔距,它们反倒感觉更困难。实践中还观察到:放飞500公里的鸽子更容易到齐,丢失率低,即使迟归,拖得也不太久。放飞300公里,除当日归巢者较500公里分速慢之外,迟归者多耗时长,一去不复返的决不少于500公里。某地的500公里赛线往往覆盖300公里赛线,500公里竞翔鸽也常常要飞经300公里的司放点上空,这说明500快,300慢,问题不是出在飞行过程中,而是出在司放距离上,换言之,在300公里左右放飞则慢则丢,在500公里放飞则快则回,这明白无疑地告诉我们,以巢地为中心的约300公里的圆周距离上,作为信鸽的司放地,有一个神秘的“大锅底”。
四、“大锅底”是信鸽定向的不适应区
“大锅底”的提法不是什么新发明,近年来我国鸽友曾陆续撰文谈到这个现象,总的感觉反响不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外刊、译文至今未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国人对神秘的300公里称呼不一,如“定向盲区”、“百慕大”、“魔鬼三角”、“黑洞”等等,笔者认为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难得,这纯粹是个赛鸽科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无意故弄玄虚,300公里飞速不及500公里,不等于300公里不可放鸽,抱着反正都是丢,丢在哪里都一样,丢不了就能回来的心态,倒也无所谓。要说让信鸽最大限度发挥其速度潜能,特别能在国际上用分速展现中华信鸽的实力,则应调节、迎合信鸽最佳司放距离和方法,方能取得最理想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看问题,300公里上下显然不是放鸽的洞天福地。究其原因,笔者粗浅分析推断,300公里距离,恰好处于信鸽巢区定位功能和远距离定向功能的结合部上,是信鸽归巢的不适应区域。近于300公里放鸽,信鸽凭借定位功能寻巢,巢区方位感强烈(鸟类均有此本能),不需特别盘飞,直趋巢位,很少迟归或丢失,这个“有把握”归巢的范围,据观察对比,在200公里左右。远距放鸽,400公里至1000公里,鸽子的巢区方向感强烈,而且随距离的增加,这种感觉并不明显衰减,甚至可以说越远越强烈,信鸽定向反而容易。2000公里乃至3000公里放鸽,鸽子仍能毫不费力定准巢区方向,超远程归巢率低并不是赛鸽飞反了方向,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