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期使用各类药物周期法,每周中有一天使用球虫药,有一天使用抗毛滴虫药,定期再使用其他抗生素药,其余采纳各种营养辅助,使鸽体内处于无有害细菌状态,尽管这种饲养费用代价高,但在激烈的赛场上这种养育法不乏也是一种颇具先进迎合潮流的管理法。
4.毛滴虫对鸽的作用
毛滴虫病是由鞭毛原虫禽毛滴虫引起的,它是一种侵害消化道上段的原虫病。主要感染鸽、小野鸽、鹌鹑、隼和鹰,有时也感染鸡和火鸡,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50%左右。
(1)病原:禽毛滴虫属鞭毛亚门,动鞭毛纲,毛滴虫目,毛滴虫科,毛滴虫属,寄生于消化道。虫体呈梨形,移动迅速,长59LLm宽29lLm具有4根典型的起源于虫体前端毛基体的游离鞭毛,l根细长的轴刺常延伸至虫体后缘之外,波动膜起始于虫体的前端,终止于虫体的稍后方。
(2)生活史:禽毛滴虫通过纵的二分裂进行繁殖。雏鸽是由于吞咽成年鸽的鸽乳而被垂直感染的,几乎所有的鸽子都是禽毛滴虫的带虫者。
(3)症状:禽毛滴虫侵害口腔、鼻腔、咽、食道和凛囊的粘膜表层,因而病鸽闭口困难、食欲大减、精神萎靡;常作吞咽动作,并从口腔内流出气味难闻的液体。体重下降、消瘦,病鸽眼睛中有水汪汪的分泌物。在病鸽的口腔、咽、嗉囊、前胃和食道粘膜上有隆凸的白色结节或溃疡灶。病变组织上可复盖有气味难闻的乳酪样的伪膜或隆起的黄色"纽扣"。口腔粘膜的病变可扩大联成一片。由于干酪样物质的堆积,可部分或全部堵塞食道腔,最后这些病变可穿透组织并扩大到头部和颈部的其他区域,包括鼻咽部、眼眶和颈部软组织。肝的病变起初出2现在表面,而后可扩展到肝实质,呈现为硬质的,白色至黄色的圆3形或环形病灶。由于本病的症状和病变与念球菌病、鸽痘和维生.g素A缺乏症相类似,因而需要仔细D以鉴别诊断。
(4)治疗:对付鸽毛滴虫通常以"硝乙脲噻唑""氨硝噻唑"以及二甲硝咪唑,都是一些很好的水溶性药物。通常使用是以后者药物治疗最为有效,每羽鸽子每天用二甲哨咪唑0.066克溶于水中饮用,连用五-七天,病鸽即能痊愈。
六原虫病是由火鸡六鞭原虫引起的。主要感染l一9周龄的幼火鸡、鸭、雉鸡、鹌鹑和鸽子。发病率高,如不进行及时治疗,死亡可达75%。
(1)病原:六鞭原虫大小为6一12.4×25。
有二个细胞核,均具有大的核内体,有4根前鞭毛2根前侧鞭毛和2根后鞭毛。4根前鞭毛向后弯曲.
(2)症状:病鸽畏寒,腹泻呈水样多泡沫,精神沉郁,翅膀下垂。在病程的后期水泻呈黄色。晚期发生惊厥和昏迷状。病变包括卡他性肠炎、肠弛缓和继发性肠膨胀。在小肠上段尤为明显。肠道内容物呈水样,全肠段含有过量的粘液和气体。本病状应与传染性病毒性肠炎、沙门氏菌病和毛滴虫病作类症鉴别。临诊上可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十二指肠粘膜刮取物,可见大量六鞭原虫。该虫体小活动很快,具有突进式的动作。
(3)治疗:可用金霉素0.0055%,痢特灵0.022%或二甲哨咪唑0.066克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肠道寄生虫病
分布在各类动物、禽类、包括人类体内,属于世界性的一种疾病。而禽类体内的寄生虫又大致分为吸虫、绦虫、线虫等三大门、纲、科、属,单以吸虫而言:大约有25个科100个属的400种以上的吸虫可作为禽类的寄生虫。而寄生于鸽的种类有三大类,对鸽直接有危害的如吸虫有4种、绦虫有3种、线虫有8种。
球虫症
病原:
本病为鸽友最重视的疾病之一,用药的频率也最高,球虫为单细胞原虫性寄生虫,因此了解球虫的特性及繁殖,破坏肠壁组成,引起鸽子下痢,球虫发作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沙门氏菌、巴拉米哥病毒、毛滴虫或呼吸道感染,据统计有50-80%的鸽子受到球虫的感染,尤其本台湾高温潮湿,球虫的感染更是普遍。
传染途径:
新鲜排出的卵囊并不具感染力,卵囊经36小时萌芽便成熟,卵囊内含水量有8个生殖体芽胞,经过萌芽的卵囊具有感染力,经鸽子摄入后在肠内经消化液去掉卵囊发壳,生殖体芽胞入侵肠道粘膜,在肠道细胞内进行发育,每一个生殖芽胞侵入一个肠壁后开始生长,变成多核的裂殖体,每一个核会发育成一个裂体性芽胞的感染体,这些裂体性芽胞又会侵入到另一个新细胞,再度发育成裂殖体而重覆前述的过程,这种生殖方式称之为无性生殖,通常会进行二至三回后,便产生大量的感染体,鸽子吞食一枚卵囊便可产生两百五十万枚裂殖体。无性生殖繁衍最后裂体性芽胞进入肠粘膜而产生一个大配子(雌性体)或很多小配子(雄性体),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形成接合子,接合子周边形成一道保护壁,称为卵母细胞,即球虫卵囊,球虫整个生活周期约5天,加上外界孵化时间前后约一周,鸽子在感染到球虫卵囊至病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约
<<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下一页 >>